十月的风,终于褪去了夏末最后的燥热,染上了一层温煦的金黄,轻巧地从半开的窗棂溜进高二年级教师办公室,带来了行道旁金桂的甜香与梧桐叶微焦的气息。桌上那盆吊兰的藤蔓又伸长了寸许,油绿的叶尖几乎要触碰到林雪萍正在翻动的一叠生物奥赛模拟题试卷。
“林老师,这份报告的数据分析部分,您看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许清瑶的声音打断了办公室下午特有的宁静感。她今天扎着高高的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线条优美的脖颈,一件鹅黄色的针织开衫衬得她愈发白皙清丽,手里捧着一份装订整齐的报告书。
林雪萍从试卷上抬起头,目光落在许清瑶身上时带着欣赏。这位不仅颜值拔萃,学业能力也极出色的校花,是这次科技创新大赛生物学组的绝对主力。“嗯,拿给我看看。”她温和地接过报告。
报告的内容围绕着许清瑶之前提出的“城市微型绿洲——阳台生态位模拟对常见室内有害气体的吸收效率影响”展开。这是基于她和江韵华在科技展项目上的灵感深化。报告图文并茂,数据分析详实,尤其是利用生物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进行的小型环境模拟舱实验数据,整理得条理清晰。
“设计得很规范,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也合理。”林雪萍手指滑过纸页,逐项审阅,“这个关于绿萝、吊兰、虎皮兰组合对甲醛24小时去除率的对比图,做得尤其清晰直观。动态变化曲线也很能说明问题。”
许清瑶脸上露出受鼓舞的浅笑:“多亏了林老师您之前帮忙协调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时间,还有生物社那几株状态特别好的供试植物。”
“设备协调是小事,你的实验思路和动手能力才是关键。”林雪萍将报告递还给她,提醒道,“答辩时,评委可能会更关注这种组合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效益比以及长期维护的可持续性,这点在结论部分可以再稍加突出。”
“我明白了!谢谢林老师!”许清瑶如获至宝地记下要点,眼神明亮,“我这就去图书馆查点资料补充一下。”
她抱着报告轻盈地转身离开,鹅黄色的衣角在门边一闪而逝。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球场上男生们模糊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