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伤残兵入 “学堂速成班”,补学文化课与记账技能。周显请汉文先生教他们 “数字大写”(壹贰叁肆),教算盘 “加法口诀”;帖木儿则教蒙文记账法,用 “○” 标数量,用 “△” 标入库。步兵王二右臂截肢,用左手练字,起初笔杆常掉落,先生用布条将笔绑在他手上:“慢慢来,左手也能写好字。” 三月后他竟能独立记录粮仓出入,在《军需账册》上写下工整的 “收到燕麦十石”。
周显联系商市商铺:“伤残兵记账,工钱由官府补三成,出错由官府担责。” 安德烈的马具铺率先雇佣王二,见他记账清晰(用蒙汉双语标注),赞道:“比我雇的账房还仔细!” 王二每月领工钱后,都要请先生念账册:“俺虽不能打仗,却能让军粮账目清清楚楚,这也是立功。” 断肢兵们在笔墨间找到新价值,学堂里常传出算盘声与读书声。
轻伤兵(如箭伤未伤及筋骨者)转入 “驯马营”,跟着蒙古牧人学照料战马:梳毛、喂料、钉蹄铁、简单疗伤。骑兵李四左臂箭伤未愈,学 “单手驯马”,牧人教他 “用口令代替缰绳”:“‘吁’是停,‘驾’是行,声音要沉。” 他每日天不亮就去马厩,给战马刷毛时轻声说话:“老伙计,等我伤好,咱再一起冲锋。” 一月后能独立遛马,牧人说:“他对马有感情,比老手还细心。”
驯马营设 “战马档案”,记录每匹马的生日、伤病、喜好(如有的马爱啃盐砖,有的马怕惊雷),由轻伤兵负责更新。李四为一匹战马记录:“正月初五,左前蹄轻微跛行,敷草药后好转,喜吃燕麦。” 萧虎查档案时见记录详实,对帖木儿道:“这些兵虽不能冲锋,却把战马养得膘肥体壮,也是大功。” 轻伤兵们说:“马是咱的兄弟,把它们照料好,就等于咱还在战场。”
萧虎制定 “伤兵优抚令”:每月发 “赡养粮” 三斗(比普通兵卒多二斗),含青稞、燕麦、小米(按六:三: 一比例搭配),由家属凭 “优抚证” 到官仓领取。骑兵王五原家境贫寒,伤后每月领粮三斗,妻子赵氏说:“以前全家吃两顿稀粥,现在能顿顿吃干饭,孩子都长肉了。” 官仓设 “伤兵窗口”,优先发粮,避免家属排队受冻,赵氏每次领粮都夸:“官仓的人见俺们客气,粮米也筛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