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长毡帘寿命,制定 “保养规程”:每月晾晒一次(晴天正午,去除潮气),每季度涂油一次(补漏防水),破损处及时用羊毛线修补。其其格对妇女们说:“这毡帘是虎的冬衣,缝得牢、保养好,虎才少生病。”
规模化养虎需稳定饲料来源,王守信奉命在虎营南侧开辟 “苜蓿园” 二十亩。“苜蓿性耐寒、蛋白高,是虎的优质青饲料,” 他对农匠们说,“选地要向阳、排水好,先深耕三尺,施足底肥(腐熟羊粪,每亩二十担)。”
播种前用 “温水浸种法”—— 苜蓿种子用温水浸泡半日,捞出沥干,拌草木灰(防虫),按 “行距一尺、株距五寸” 点播。王守信在《农作册》记录:“至元三十五年芒种播种,每亩用种三升,播后覆土半寸,浇水保湿,十日可出苗。”
苗期管理严格:除草需 “三除”(苗高三寸一除,一尺二除,开花前三除),浇水看土壤湿度(见干即浇,不可积水),蚜虫用 “烟草水” 喷洒(烟叶煮水过滤,天然无害)。秋收时测产:每亩收鲜苜蓿八百斤,晒干后得干草二百斤,可满足十只虎一月的青饲料需求。
为解决冬季青饲料短缺问题,王守信引入 “青贮法”—— 在虎营旁挖 “青贮窖”(深三丈、宽两丈、长五丈,地下式,保温防潮),四壁砌砖石,底部铺石板(防渗水)。“苜蓿开花前收割最佳,” 他指挥农匠:“割后晾晒一日(含水量降至七成),切碎至三寸长,分层填入窖中。”
装填时需 “压实密封”:每层填一尺厚,用石碾压实(排出空气),最上层铺三寸厚黄土,再盖木板,木板上压石块(防空气进入)。王守信在窖口立木牌,标注装填日期、数量与牧草种类:“第一窖,至元三十五年秋,苜蓿五千斤,预计可存至次年春。”
每月开窖检查一次:“青贮料呈黄绿色,有酸香味为好;发黑发臭则变质,需立即清除。” 首次开窖时,青贮苜蓿香气扑鼻,巴图抓一把喂虎,虎吃得津津有味,王守信笑道:“这青贮比干饲料适口,营养也损失少,虎吃了长膘。”
除青贮外,还需储备干草作为补充。王守信选地势高燥处建 “干草棚”—— 木架结构,屋顶覆茅草与油布(防雨),地面铺木板(离地一尺,防潮湿)。干草收割后需 “三晒三翻”:晴天晾晒,每日翻动三次,确保干透(含水量低于十五度),否则易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