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监的校场雪地上,立着九层熟牛皮靶,靶心画蒙古文 “中” 与汉文 “的”,间距百步(按元代 “一步五尺” 规制)。蒙古怯薛百户拔都儿持新验蒙古刀,刀身长三尺七寸,柄缠驼毛,挥刀劈向靶甲 ——“噗” 的一声,穿透五层牛皮,刀身无卷刃。测刀官立即记录:“刀号蒙 - 32,含硫量二分三厘,” 劈甲五层,“符合‘百步破甲’标准。”
汉人弩手张旺用七石弩试射,箭矢为三棱形,铁簇含硫量与蒙古刀一致。他屏息瞄准,弓弦 “嗡” 声未落,箭矢已穿透七层牛皮,箭尾的白羽仍在震颤。“弩号汉 - 17,拉力七石二斗,” 李诚在记录册朱批,“穿透力超标准两层,” 这是西域淬火技法与中原弩机结合的成果。萧虎命人将试射后的刀弩并置,刀身与弩箭的铁色青中泛灰,正是合格兵器的特征。
校验进入旧器复核环节,帖木儿翻出塔塔儿部的兵器清册:“至元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该部私造的蒙古刀硫量仅一分八厘,“比军标低近两成。” 校场上,用这些旧刀劈甲,仅能穿透三层,刀身立即卷刃如月牙。那拉珠尔怒击案几:“难怪乃马真后旧部叛乱时不堪一击,” 这等劣质兵器,“既是欺君,也是害命!”
更严重的隐患在弩机部件,李诚发现部分旧弩的望山刻度被篡改,实际射程比标注短十步。“这是故意为之,” 他指着刻度下的隐秘凿痕,“让使用者误判距离,” 战时必吃大亏。萧虎命人将不合格旧器集中封存,每件器身贴封条:“待忽里台议后,” 熔炼成合格铁料,“再铸新器,” 清册中的 “塔塔儿部私造” 字样被朱笔圈出,成为追责凭证。
军器监的工匠坊内,蒙古铁匠锻打刀坯,汉人铸工浇筑弩机,西域工匠打磨甲叶,三方各持《军器监新式图谱》抄本,图谱用三色标注:蒙古文注锻打火候,汉文记尺寸公差,波斯文写淬火水温。“蒙古刀的弧度需按‘月弯三分’,” 蒙古匠师对汉人铸工道,“就像你们弩机的望山倾角,” 差一分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