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以牛毒秽体,今又引蛮荒之物乱我社稷!这安国公府的‘格物之学’,怕不是……要将我中原的千年传承,都给彻底颠覆了啊!”
一股由审慎、保守、与排外情绪交织而成的巨大舆论暗流,开始在京城的上空,悄然汇集。
……
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甚至比当初推行“牛痘之法”时还要更加猛烈的反对浪潮。
皇帝宁宣宗,也陷入了两难。
他本能地相信张家。
但他也无法无视这满朝文武,以及天下士林的……集体忧虑。
就在这关键时刻。
一辆来自青石村的、毫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在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下,缓缓地驶入了京城。
车上下来的,正是那位早已不问世事,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整个帝国神经的……元圣,张大山!
他竟然亲自,为了这批“神粮”,回京了!
……
御书房内。
一场,决定了帝国未来农业走向的……最高等级廷议,再次召开。
张大山,身着一身最朴素的布衣,甚至连安国公的朝服都未曾穿戴。
他就那样,平静地站在大殿的中央。
在他的面前,是那堆满了玉米、红薯和土豆的案几。
在他的周围,则是所有对他心怀敬畏,却又充满了疑惑的……帝国重臣。
“诸位大人之忧,老夫,都已听闻。”
张大山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诸位大人,忧其‘水土不服’,忧其‘或含有毒’,忧其‘会乱我农时’。”
“此,皆是老成谋国之言,老夫,深以为然。”
他这番话,先是肯定了所有人的“谨慎”,让殿内那原本有些剑拔弩张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他的话锋,陡然一转,变得无比锐利!
“诸位大人,可曾想过。若,此物真如我儿石头所言,耐旱耐瘠,高产易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