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的人手、耕牛、农具,你可自行从县衙支取,或者从民间招募。”
“本官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莫要误了农时,也莫要让那官田的收成,比往年还差了。”
“多谢大人信赖!”小山连忙躬身行礼,“下官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大人厚望!”
得了黄知县的首肯,小山心里头也是松了口气。
他当即便修书一封,让石头的商队加急送回青石村。
信中详述了清溪县的情况,以及他准备在官田试种新作物、推广新农具的计划。
请父亲张大山,尽快派人送一批最好的稻种、棉花种子过来。
再多打造几把精良的曲辕犁和耧车,一并送来。
若是村里有那经验丰富、又肯出来闯荡的老农,也希望能派一两位过来,帮着指导指导。
张大山接到儿子的信,自然是又惊又喜。
他没想到,小山这么快就在那清溪县打开了局面,而且一上手就抓住了这农事的根本。
“好小子!有魄力!像俺!”张大山高兴地直拍大腿。
当即便亲自挑选了最好的稻种和棉花种子,又让铁牛和柱子连夜赶制了五把崭新的曲辕犁和三架耧车。
还特意从村里挑了两个先前在推广《青石农录》时最是得力、也最是熟悉新作物种植的老农,张河的堂弟张顺和钱大爷的远房侄子钱有福。
“顺子,有福,”张大山对二人说道,“小山如今在清溪县当县丞,想在那边也推广咱们村的种地新法子。你们俩都是种地的好手,也跟着去帮衬帮衬他。”
“把咱们青石村的本事,也带到那边去,让他们也开开眼!”
张顺和钱有福自然是满口答应,能跟着未来的“大官老爷”出去长见识,还能把自家的好技术传出去,那可是光荣的事儿。
他们跟着石头的商队,带着那些“宝贝家伙什”,火速赶往清溪县,助小山一臂之力。
东西一到,小山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带着周文轩和那两位从青石村来的老农张顺、钱有福,把那五十亩官田仔仔细细地勘察了一遍。
“张大哥,钱大哥,你们看看这地,土质咋样?适合种些啥?”小山虚心请教。
张顺抓起一把土,捻了捻,说道:“回禀大人,这地看着还成,就是有些板结,肥力也差了些。要是能深耕一遍,再多上些粪肥,种稻子和棉花,应该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