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件事还有一个隐患,吕护会被算作是王凝之招降的,现在看是大功一件,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如此想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以北境有变为由,陈兵黄河南岸,等着吕护主动联系归顺的事。
但眼下王凝之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在兵力本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给别人送去一千人。
接下来便是分兵的问题了,上党和平阳两个方向都需要人。
王凝之的意思,是自己去平阳,沈劲去上党。
沈劲不同意王凝之带兵,提议让参将何午前往。
王凝之知道自己的水平,但此次出兵,根本不是为了交战。
一千人加入战场,根本帮不上多大忙,敌军骑兵几轮冲锋就没了,王凝之的主要目的是在山中迷惑对手。
不管是前秦和前燕,一旦得知晋军参与进来,都会心生忌惮,因为他们都还没做好与江左朝廷大战的准备。
王凝之放心沈劲,但对何午有些没把握,万一操作不当,一千人就成了炮灰。
不过何午听了王凝之的计划后,十分自信,“长史放心,这打法我熟,当年率流民在中原讨食的时候,我便经常这样东躲西藏,敌进我退,抢一圈换个地方。”
王凝之一拍脑门,这还真是专业对口了。
不过他还是慎重地又强调了一遍,“不要逞强,敌人逼狠了你们就退回来,拖一日,便是一日的胜利。”
沈劲跟何午齐声应了,下去准备不提。
进入二月,慕容评接连攻打上党不利,燕主慕容儁派领军将军慕舆根带兵协助。
收到情报的吕护率三千人北上,和沈劲的一千人同时进入太行山,也打着支援燕军的旗号,然后趁慕舆根防备松懈,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城中的冯鸯知道有援军到来,虽然不是自己请的,但也士气大振,将慕容评死死地挡在城下。
二月中,朝廷的诏令下来,接受吕护的归顺,封其为冀州刺史,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封。
王羲之也兑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借着招降吕护一事,朝廷升王凝之为河南太守,驻守洛阳。
被召回朝廷另作安排的戴施,最终没有混到任何功劳,不知道此时是恨得牙痒痒,还是庆幸离开了这个烂摊子。
令王凝之高兴的是,桓温选择支持王凝之的北上计划,从荆州调兵两千支援洛阳,受王凝之节制。
豫州的岳父谢奕也没有袖手旁观,让颍川军东进,随时准备支援。
不过王凝之没有高兴太久。
三月,苻坚率大军来到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张平仗着义子张蚝骁勇,选择倾巢而出,与秦军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