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两位老师亲自前来。”
两名招生办老师带着复杂的心情返回汇报,这次的特招对象显然非同寻常。
消息上报后,校方要求低调处理此事,并通知红星高中严防北大挖角。
然而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没到约定的时间,次日清晨,北大招生办的人便赶到了红星中学,比预期来得更早,八点多就到了,却扑了个空,当事人还在睡觉。
院子里再次上演了何雨水叫人、李建设急忙赶往学校的一幕,但时间尚早,他毫无食欲。
李建设见完北大招生办的人后不久,六月初便签署了协议,依然选择了北大中文系,坚守初心。
随后,他获得了自由,无需上课也不用考试,因无需办理户口迁移等繁琐手续,只需八月底到校报到即可。
秦淮茹下班回家看到这份特招协议时,仍感到难以置信。
“建设,你真的要去北大了?”
“这还能有假,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他本可参加高考,但思虑再三决定放弃,以免万一失利造成尴尬。
“毕业后难道要当公务员?”
“一般是进机关从事文书工作,或者当老师,也可能搞研究。”
说实话,中文系的就业前景不算乐观,最好的出路是成为教授。
但他并非靠专业谋生,只是想要这个学历,轻松混过四年就行。
秦淮茹急切地问:“那你准备从事什么工作?”
“回轧钢厂,这件事你别先往外说。”
李建设有诸多更好的选择,即便留在水泵厂也未尝不可,只是风险依然存在,毕竟那不是他熟悉的环境。
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选了轧钢厂。
毕竟就算杨厂长最终被免职,也不过是去扫地罢了。
他打算在轧钢厂干十多年,等到知青陆续回城,安稳日子就来了。
“啊,大学毕业又回轧钢厂?”秦淮茹有些不解,但内心挺高兴,她还担心会被甩掉呢。
“我要当厂长,不然回来干吗?好了,这事不用你操心,安心养胎,给我生个女儿。”
李建设没多解释,作为一家之主,他做决定就行。
“哎,我去看看菜好了没。”
秦淮茹急忙进了厨房,京茹正在准备。
李建设走到门外点了一根烟,刚抽两口,就看见许大茂拎着东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