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辙:“卖米的叫米行,卖布的叫布行,咱这个跟宝贝有关系,叫珍宝行是不是有点太俗气了,咱打出名气之后,还可以接受其他人送过来的东西帮他们卖,咱抽取中间费用,这铺子主要在于一个卖字,买家又是通过拍板出价的.....”
林幼安和范闲满脸期待。
范思辙一锤定音:“就叫林范行!”
林幼安和范闲苦笑扶额:我们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范思辙:“之前只有唱卖和扑买这种偶然性的拍卖,可从未有人办过这种专门从事拍卖中介的组织,咱这是开万世之先河了,咱老范家和老林家,咱得名垂青史不是。”
他还是那么喜欢名垂青史,只能说无论读了多少书,范思辙还是那个范思辙。
范闲放弃挣扎,掏出一个小锤子放到范思辙手里:“就叫林范拍卖行!”
范思辙又开心起来:“这个名字好!”
京城中好几户人家得了省亲的恩旨,同时动工建造省亲别墅,同是勋贵人家,家中又都有女儿在宫中做娘娘,采买物料之际,哪一个又肯相让。
范思辙特遣人穿行街衢巷陌,遍传消息,今日云周家力压其余几家拍的了上号的紫檀木,明日道贾家明日道贾府豪掷万金购得奇石,后日便是吴家得了名贵的前朝古董。
如此推波助澜之下,谁家岂甘人后?不过争得眼红,竞夺尤烈!倒是让范思辙赚了个盆满钵满。
只是范思辙也没想到,他为了赚钱所做的宣传却勾起了一些人对权贵们的不满,如今年节不好,又有涝灾,又有雹灾,还有衙役勒索打秋风,普通人连吃顿饱饭都难,这些权贵却能为了区区顽石枯木一掷千金。
也不是没有人想过以势压人,取得优先购买权,但是谁敢和范思辙比靠山啊,范思辙的背后可是站满了人。
郡主的姐,郡公的哥,侯爵的爹,二品大员的叔,国公的外公还有刚被册封为世子的他。
范思辙的脾气多少有点随了他嫂子,今天贾家敢威胁范思辙,范思辙第二天就敢在拍卖行挂上贾家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给贾府的几个管家都气得不行,却又无可奈何,最后还是托人给范思辙送了礼,这事儿才算过去。
别看范思辙嘟着张小胖脸很好欺负的样子,但整个京城还真没几个人敢欺负他。
金银如流水般地出了周家吴家等家,又如流水般地进了林家。
近日,林幼安的几个得力下属都被派出去进货了,林黛玉几人就自告奋勇承担了去施粥和视察育婴堂的活计,林幼安想了想这几人的武力值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