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野深吸一口气,敲下第一行字:“已核查,2024年9月我司与Mia工作室签订授权协议,授权范围包含2024年秋冬系列搭配素材,编号XX-,可提供部分条款截图。但确因工作疏忽,未在视频中标注来源,在此先向Mia老师及各位道歉。” 他特意用了“我司”而非“静静”,避免将矛盾聚焦到主播个人。
“少来这套!授权就等于原创吗?换汤不换药的抄袭罢了!”“穿搭雷达”的回复带着戾气,却夹杂着一丝意外——显然,他没料到对方会主动承认疏忽。陈野趁热打铁,发出协议中“授权使用”的条款截图,以及转账记录的模糊版:“我们已联系Mia工作室,将在24小时内补标来源,并追加素材使用费。同时,静静会在明晚直播中亲自解释此事。”
沉默持续了五分钟。正当陈野以为对方会继续攻击时,“穿搭雷达”突然发了张聊天记录截图:Mia工作室的客服回复他,“确与陈静静团队有授权合作,此前未要求标注是因素材为‘基础穿搭模板’,非独家设计。” 群内的骂声渐渐变了调:“所以不是抄袭,是没标来源?”“那博主确实该道歉,但‘穿搭雷达’是不是太激进了?”
三、直播室的“透明化战争”
第二天晚上,陈静静的直播间比往常多了一倍的“新观众”,弹幕里飘着大片“等解释”“看怎么圆”。
她穿着那件引发争议的焦糖色大衣,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面写着“穿搭灵感手账”:“首先,向Mia老师和被误导的大家道歉——上周的视频里,我用了她工作室的授权素材,却没按约定标注来源,这是我的失职。” 她对着镜头深深鞠躬,然后翻开笔记本,“但今天除了道歉,我更想带大家看看,‘授权素材’是怎么变成‘视频内容’的。”
屏幕切到后台画面:助理抱来一摞资料,其中有Mia的lookbook打印稿,每一页都贴着便利贴,写着“黄皮慎选这个配色”“通勤党可以把高跟鞋换成乐福鞋”“小个子卷裤脚的最佳长度是3cm”。陈静静拿起其中一张对比图:“你们看,Mia老师的模特是175cm的冷白皮,穿这套大衣配长靴,走的是‘高冷御姐风’;但我的粉丝里80%是160cm左右的普通女生,所以我把长靴换成了短靴,内搭换成了更提气色的姜黄色,腰带也从‘低腰打结’改成了‘高腰绕圈’——这些细节调整,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
她忽然对着镜头笑了笑:“其实‘穿搭雷达’昨天在群里说的没错,这套搭配的‘底层框架’确实来自Mia老师。但我一直觉得,穿搭博主的价值不是‘原创一切’,而是‘把好的灵感,转化成普通人能落地的生活方案’。就像你们买了同款大衣,会根据自己的身材、场合去调整——这才是穿搭的意义,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