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核弹”的冲击波,很快便以另一种形式,拍在了远新集团的门上。
一份《金融时报》的影印件,被轻轻放在孟远的桌上。
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
《海上移动的核弹?——谁来监管吉瓦时级的电池安全?》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头衔长得吓人的“独立能源问题专家”。
办公室里,副总指挥老李的额头全是汗,声音都有些发颤。
“孟总,不止是《金融时报》,路透社……一夜之间,全都是这种论调。”
“全是冲着我们‘远洋追梦者’来的。”
孟远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像在打着某个无人知晓的节拍。
他没看老李,目光依然停留在报纸上。
“嗯。”
一个字,听不出任何情绪。
老李更急了,往前凑了半步,压低了声音。
“这不是普通的舆论攻击!我托人问了,背后是‘帝国石油’牵的头,整个华尔街的石油资本都下场了!”
“他们这是要我们的命!”
孟远终于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得像在问天气。
“然后呢?”
“然后?”
老李被这个反问噎了一下,涨红了脸,
“然后就是国际海事组织!他们刚刚发来邮件,美国和欧盟代表联合提交了一份紧急提案!”
他把另一份文件拍在桌上,
“大型船用储能系统安全强制准则草案!明确规定,任何‘单体集成’超过100兆瓦时的电池系统,都必须接受等同于核动力设施的安全审查!”
“孟总,我们的‘远洋追梦者’是3吉瓦时!是这个标准的三十倍!”
“这个草案一旦通过,我们的船,连图纸都得作废!这根本就不是安全准则,这是指名道姓的……绞杀!”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窗外的蝉鸣,一声接着一声,显得格外聒噪。
老李喘着粗气,死死盯着孟远,他想从这张年轻的过分的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惊慌。
但他失望了。
孟远甚至笑了笑,拿起那份草案,像是看一个早就料到的笑话。
他内心轻声吐槽了一句:
“这帮老吸血鬼的手段,一百年了都没点新意。三板斧:舆论抹黑,专家背书,最后再用规则关门打狗。”
他嘴上却问道:
“老李,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我们向安德森先生提交最终设计方案时,为什么否决了那个一体化电池舱的设计?”
老李一愣,下意识回答:“因为……因为你说结构承重和散热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