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中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电影的整体拍摄,过完2007年的新年后,电影正式开始后期工作。
因为在拍摄的时候,苏浩采用的是现场录音,所以除了极个别的地方需要重新配音外,大部分音效都能直接使用,大大节省了后期制作的时间。
大概用了三天的时间,所有演员补录的工作就全部完成。
录音室内,苏浩结合监视器播放的画面听了一遍录音,对录音室穆特·萨维奇点了点头:“OK,没有问题。”
穆特笑着回应道:“那么继续?”
“嗯,继续。”
一般情况,录音的后期主要是进行对同期录音、后期补音进行替换调整,同时还要进行降噪处理,消除底噪、环境杂音。
这些做完以后,再开始通过拟音师现场模拟或音效库合成动作音效,比如开门声,脚步声等。
整体还是比较麻烦的。
哥伦比亚提供的团队相当给力,哪怕是在极其细微的音效处理上,也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整个后期的工作如约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接下来,就是要找发行商了。
………………………………
在好莱坞,如果你的电影想要上映,就必须要经过Mpaa评级。
电影评级可分为G(适合所有人观看),PG(家长指导级),PG-13(强烈建议家长指导13岁以下青少年观看),R(限制级)以及NC-17(儿童不宜)。
这玩意对一部电影的票房影响非常大。
看也能看出来,一部G级的电影,和一部NC-17的电影受众群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
虽然Mpaa评级官方说他们的制度非常的公开透明,但是懂的都懂。
这个世界,就没有完全公开透明的事情。
比如说某位格格……
嗯,不能多说。
Mpaa评级有一个时间段,叫做评级时间。
也就是说,电影送到Mpaa评级,需要排队。
好莱坞的六大优先级最高,其次就是通过CAA(经纪公司)的渠道,像苏浩这种独立公司……
你就等吧。
没有一个月你不要想等到。
而且,评下来的级别绝对是你最不想要的。
苏浩没别的想法,《电锯惊魂》是一部血浆恐怖片,肯定不是G,但是他希望至少能争取到PG-13,最差也得是R级(17岁以下观众需有家长陪同观看,包含成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