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以逸待劳(1 / 2)

清川江的流水,自西向东,日夜不休。它见过高句丽的猎鹰,听过高丽王朝的梵唱,也承载过壬辰倭乱时无尽的鲜血与哀嚎。千百年来,它的奔流仿佛在吟唱着一曲古老而悲凉的歌。但今日,它的歌声,被一种更为宏大、也更为沉重的韵律所彻底压倒。那是一种由十数万人的心跳、呼吸与脚步汇聚而成的,属于战争的、令人窒息的脉动。

安州城下,以清川江为天然屏障,一座巨大的军城拔地而起。这并非一日之功。半月以来,数万民夫与辅兵,在明军工匠的指挥下,将这里打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战争堡垒。绵延数十里的营盘,如同一头钢铁巨兽,匍匐在大地之上。壕沟深达两丈,底部插满了削尖的竹刺;壕沟之后,是层层叠叠的鹿角、铁蒺藜,以及半人高的土垒。土垒之后,才是那用巨木与铁皮加固的营墙。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座箭塔或炮台凸出,形成了交叉的、毫无死角的射击网。整个大营,沉默而狰狞,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进的凛冽杀气。

大营的中心、东方与南方,三面巨大的帅旗在凛冽的北风中猎猎作响,向着苍穹昭示着它们主人的身份。唐、桂、潞——三位大明朝最尊贵的藩王,此刻,将他们的命运与身后这十数万将士的性命,尽数押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帅旗之下,是十数万整装待发的将士。他们来自湖广、福建、浙江、南直隶……口音各异,背景不同,但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大明王师。他们如同一柄柄收入鞘中的利刃,蛰伏于营寨的阴影之中,静静地,等待着来自北方的那场注定要到来的、决定国运的风暴。

中军大帐之内,牛油大烛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是此刻唯一的声响。空气凝重如铁,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巨大的军事沙盘,占据了帐篷近三分之一的空间。山川、河流、城池、道路,被工匠用彩色的泥土与木屑精准地还原出来。那条碧色的清川江模型,在沙盘上蜿蜒流淌,而江畔那座用木块与小旗堆砌的、结构复杂的营寨模型,正是他们此刻的立身之所。

唐王朱聿键、桂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三位大明的藩王,此刻皆身着全套的亮银山文甲,甲胄的冰冷寒意透过内衬,紧贴着他们的皮肤。他们面沉似水,围立于沙盘之前,目光如刀,仿佛要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细节都刻入脑海。他们的身后,垂手肃立着申屠、林文正等一众被他们倚为心腹的“博士”与高级将领。这些“博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三王从民间、从军中、甚至是从海外招揽来的,精通军略、火器、营造、算学等“杂学”的奇人异士,是他们赖以维新图强的智囊团。

帐帘被一股猛烈的力道掀开,卷起的寒风让烛火剧烈地跳动了一下。一名风尘仆仆、盔甲上尚带着新鲜的泥土与已经干涸变黑的血渍的斥候校尉,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身上的疲惫与恐惧,如同实质的阴影,瞬间笼罩了整个大帐。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稳住身形,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急促,仿佛被砂纸打磨过一般:

最新小说: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巨宋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