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启明1644 > 第318章 重典兴武

第318章 重典兴武(1 / 2)

崇祯皇帝在东暖阁内,亲自审定了由新任首辅蒋德璟和兵部尚书朱大典等人,依据他之意图,连夜草拟的《武举新制诰天下诏》。他知道,这项改革,虽然在深度上或许还不及他对整个国家财政和官僚体系的重塑那般彻底,但其象征意义和对未来的深远影响,却也……同样重大!

他并非一时兴起。自打穿越以来,他便对大明朝那早已腐朽不堪、名存实亡的武举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军中遍是纨绔子弟和老弱病残”的窘境,深恶痛绝!他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他要提升武人的社会地位!他要抬高武举的选拔规格!他要为那些真正有才干、有勇武、却出身寒微的民间豪杰,打开一条通往沙场建功、为国效力的晋升之路!

此次崇祯十九年开恩科,武举与文举并重,便是他发出的第一个明确信号!而且,这首次武举,他还特意下旨,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无论出身,无论过往,只要身家清白,皆可直接赴京应试!他要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网罗天下英才!

他太清楚旧有武举制度的弊病了!原先,根本就没有形成如文科举那般,从州府院试、到各省乡试、再到京师会试、最后金殿唱名的完整选拔体系,整个程序混乱不堪,随意性极大!更荒唐的是,许多武人,本就不擅长舞文弄墨,却往往因为在文策部分一败涂地,连展示自己弓马技艺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所谓的策论、以及对《武经七书》等兵家经典的默写,早已流于形式,僵化不堪,成为了阻挡真正武人脱颖而出的最大障碍!

----------

而他此次推行的武举新制,便是要彻底打破这些不合理的束缚!

首先,在考试结构与等级设定上,新武举将完全仿效文科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四级考试制度:

童试: 由各县、州、府自行组织,考中者,授予“武秀才”功名。

乡试: 由各省布政使司主持,在省城举行,考中者,授予“武举人”功名,第一名称为“武解元”。

会试: 由兵部在京师贡院主持,天下武举人皆可参加,考中者,称为“武贡士”,第一名称为“武会元”。

殿试: 由皇帝在紫禁城内亲自主持,对所有武贡士进行最后的策问与武艺复核,钦定三甲名次:

一甲三名:分别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赐“武进士及第”出身!

二甲十二名:赐“武进士出身”!

最新小说: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巨宋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