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边疆农场,不但是当地富得流油的天字第一号国营单位。
放在省内各个国营单位里头,同样如雷贯耳。
国内第一批国营农场,毛子的重点援助项目之一。
五十年代,边疆农场首先实现机械化耕种。
二十年的时间里,边疆农场几经变更,职工人数达到八千人。
算上家属,两万人都挡不住。
归入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拥有土地一百万亩,其中耕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五万亩。
产出的各种粮食堆积如山。
有关部门为边疆农场修建了一条铁路,通过铁路将各种粮食运送到全国各地。
到底有多牛。
城里人知道,乡下人同样能说得清清楚楚。
即使是十个东风林场,也比不过边疆农场的一根手指头。
也是因此,张铁山担心王川去卖五香豆干,会和农场职工发生冲突。
家大业大,里边的职工脾气肯定也大。
王川又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性格。
倘若王川在张家屯附近和人发生冲突,张铁山有能力将事情压下来。
换成边疆农场……
张铁山这个生产大队长在人家眼里就是一粒沙子。
莫说张铁山,公社主任冯前进都不够看。
“好家伙,单单一个场部就这么有规模,不愧农场里的长子单位。”
一大早出发,中午抵达边疆农场场部所在地。
前方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大门,穿过这道门,后面就是农场场部。
相当于工厂的办公区。
宽敞的大门前,竟然有不少人摆摊卖东西。
烟叶,山货,皮货,吃的用的一应俱全。
门口站着四名荷枪实弹的民兵。
看门的民兵彷佛对这样的景象见怪不怪,既没有驱赶,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老登!上一次就说没钱,今天还跟我说没钱,我看你是不想在这摆摊!”
正当王川准备探探路,看看怎么把东西弄进去的时候,一幕不和谐的景象出现在眼前。
一位邋里邋遢的年轻人站在卖烤烟叶的摊主面前,吆五喝六地辱骂摊主。
摊主是个上了岁数的老大爷。
面对年轻人的恶意辱骂,老大爷全程赔着笑脸,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老东西,别以为装傻充愣就能蒙混过关,少叽霸在我面前打马虎眼!告诉你,算上上次,再加上这次,一共一块钱,你要是给了钱,咱们什么都好说,要是不给,可就别怪我把你的摊子掀了。”
“大兄弟高抬贵手啊,我家连隔夜粮都没有,要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来这卖烟叶,你就放我一马吧,等以后我有了钱,一定孝敬你。”
老大爷苦苦哀求。
“滚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