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员方面,高校选派了一批优秀的教授、研究生入驻实验室,他们带来了专业的知识和前沿的研究方法。林宇这边也抽调了公司内最具创意和执行力的员工,组成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团队。
资金上,林宇投入了大量的自有资金,同时还积极争取政府对于文旅创新项目的扶持资金。虽然压力巨大,但他坚信只要熬过这个阶段,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终于,经过数月的努力,“文旅创新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了。那一天,阳光明媚,实验室里布置得简约而又充满科技感,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的神情,仿佛看到了文旅项目重焕生机的美好未来。
第四章:研发探索
实验室成立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核心IP的研发工作。团队成员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头脑风暴,从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到现代游客的审美需求、体验喜好,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
教授们运用专业的文化研究方法,深入挖掘非遗项目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为IP的打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而年轻的设计师们和公司的创意员工们,则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这些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科技、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设计出了一款又一款新颖独特的文旅体验方案。
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大家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某个非遗技艺在虚拟展示中的呈现方式,是采用写实风格还是卡通风格更能吸引游客;又比如在沉浸式体验的剧情设计上,怎样的故事脉络才能既传递文化又富有趣味性。但正是这样热烈的讨论和碰撞,让一个个优秀的创意不断涌现出来。
林宇也时常参与到这些讨论中,他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凭借着多年在文旅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总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引导着研发方向朝着更具市场可行性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困难重重
然而,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将一些创意方案进行实际落地测试时,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比如,想要打造一个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制作过程的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却发现现有的VR技术在画面精细度和交互性上还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体验感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