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一百一十九集:《农业关联,农商协同发展》

第一百一十九集:《农业关联,农商协同发展》(2 / 2)

午间的户部大堂,尚书夏原吉盯着墙上的《全国粮商分布图》陷入沉思。自新政推行以来,粮食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是粮价波动加剧。他拿起案头的《陈氏商训》,目光落在"平粜之法"章节——陈远曾在灾年通过跨区域调粮稳定米价,这种经验能否转化为国家制度?

十天后,《常平仓改良条例》颁布:在全国三十六个商业枢纽设立"农商共济仓",仓储由官府与商号共同管理,丰年以市价收购粮食,灾年低于市价三成抛售。首座共济仓在济南落成时,当地粮商主动捐出三成仓容,更有晋商送来西域的粮仓通风技术。三个月后,山东遭遇蝗灾,共济仓抛售的平价粮让济南米价涨幅低于周边州县40%。

苏州府学的讲堂里,新任教授郑辰正在讲解"农商微积分"。这门新学科将商业算术与农学知识结合,教会学生用利润率计算最优种植结构。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案例,是松江府如何通过"棉粮比价模型",将棉花种植比例从三成调整到五成,同时通过引入占城稻确保粮食安全。这种量化分析方法,让农业生产首次具备了商业理性。

四、星火燎原:农商文明的化学反应

深秋的南京聚宝门,一支特殊的商队正在接受查验。车队装载的不是货物,而是二十七个农学博士——这是朝廷新设立的"农商巡行团",成员包括江南的种粮大户、塞北的牧马监正、西洋的传教士农学家。他们的使命是绘制首部《大明农商图谱》,记录各地的土壤特性、作物品种与商业网络。

在福建漳州,葡萄牙商人曼努埃尔惊讶地发现,当地农户正在用他带来的玉米种子改良山地作物。作为交换,农户们向他开放了荔枝园的独家收购权。这种跨文化的农商合作,催生出"吕宋大交换"的明朝版本:中国的茶叶、瓷器顺着商路流向南洋,番薯、玉米等新作物则通过商人的船队登陆东南沿海。

冬至日的北京,皇宫内苑摆起了"农商丰稔宴"。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江南糯米制作的江米条、塞北黄米蒸的粘豆包、西域粟米磨的千层饼。皇帝举起酒杯,向台下的粮商代表致意:"古有陶朱公三致千金,今有诸卿让天下粮仓俱满。"殿外忽报,江南的早稻新米刚刚运抵,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年前实现南粮北调的无缝衔接。

最新小说: 菩提下 迷人青梅最爱我! 青芜志 深情失控,他服软低哄别离婚 斗罗:七宝弃女!武魂殿神罚圣女 惊世风华:绝世大小姐 侯府联姻手札 挺孕肚寻夫,禁欲大佬宠妻上瘾 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 兽世种田:带着部落搞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