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销售渠道上,陈远也开始拓展新思路。他没有局限于传统的丝绸店铺销售模式,而是积极与一些裁缝铺、制衣坊展开合作。这些裁缝铺和制衣坊平日里就有着稳定的客源,陈远为他们提供优质且独特的丝绸面料,让他们制作出的成衣更具吸引力,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丝绸的销售途径,还通过成衣的展示,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到了陈远丝绸的高品质和独特魅力。
同时,陈远深知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他为自己的丝绸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品牌标识,将其巧妙地融入到丝绸的包装以及产品的边角处,让顾客能够轻易识别。并且,他还通过一些文人墨客的口口相传,为自己的丝绸赋予了文化内涵,讲述着每一款丝绸背后的设计故事,让顾客在购买丝绸时,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件商品,更是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熏陶。
面对同行们的恶意诋毁,陈远也有着自己的应对之策。有些同行在暗中散布谣言,说陈远的丝绸虽然看着好看,但质量不过关,用不了多久就会破损等。陈远听闻后,并没有选择和他们在市井中争吵对骂,而是采取了更为高明的做法。他邀请了当地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商会会长以及经常光顾丝绸生意的大客户,举办了一场丝绸品鉴会。
在品鉴会上,陈远将自己丝绸的制作过程、原材料选取等一一展示出来,并且现场进行了丝绸的拉扯、摩擦等测试,让大家亲眼看到他的丝绸品质上乘,经得起考验。同时,他还邀请了几位知名的裁缝师傅,现场用他的丝绸裁剪制作成衣,展示丝绸在裁剪过程中的良好性能以及制成成衣后的美观效果。通过这场品鉴会,成功地堵住了那些造谣者的嘴,也让更多人对他的丝绸品牌有了更深的认可。
在与同行竞争的过程中,陈远还巧妙地利用了合作的策略。他观察到有几家同行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和自己存在竞争关系,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有一家丝绸行在染色工艺上有着独到之处,染出的丝绸颜色鲜艳且持久;还有一家在行销渠道方面,在周边几个城镇有着深厚的人脉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陈远主动上门拜访这些同行,提出了合作的意向。他以自己丝绸的创新设计和高品质原材料为筹码,与那家染色工艺出色的丝绸行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出了几款色彩绚丽又独具特色的丝绸新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而对于在行销渠道有优势的那家同行,陈远则与其共享自己的丝绸资源,同时也借助对方的渠道,将自己的丝绸进一步推广到周边城镇,扩大了市场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