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为魂音,隐匿于天地音波之下,需以心神感知,不动不响,却与修者的魂魄相连,唯静能察其韵。
牧庭凝神专注,分别对准三音的频率,让神识与之产生共振。当地音入识,他如立山巅,感受大地的厚重;空音入识,他似随风动,体会天地的轻盈;当魂音终于穿透杂念入识时,他眼前忽然浮现一道微光,微光在空中化作一道流动的旋律烙印,深深印入识海。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一境:听律。」老者颔首,指尖在铜柱上轻划。
铜柱表面的符音亮起,浮现出一幅环形阵图,阵图中一处符光激烈闪动,随即化作一根银白色的水银之弦,悬空而立,弦身流动着光泽,散发着纯粹的音能。「第二境,‘引音’。以灵气为弦之质,以魂意为弦之触,奏天地之鸣,引音入法,使音为你所用。」
牧庭双指轻拈弦尾,调动体内灵息顺着指尖传入水银之弦。初时,灵息与音弦的频率不符,弦身剧烈震颤,发出刺耳的杂音,如同断风刮过破琴,毫无韵律可言。
他静心回想听律境领悟的三音之频,将灵气分为五段,对应五音之基——宫、商、角、徵、羽。每一节灵气贯入时,便调整其频率,与不同的音高对应:宫音沉厚,注入时弦身低振;羽音清越,注入时弦光亮闪。
渐渐的,他掌控了弦音的调度,以五音为引,融合地、空、魂三律,使音波在指尖成形:心念动,宫音与地律共鸣,音波化为坚实的剑影,破风而出,斩裂前方的空气;再动念,商音与空律交织,音波化作无形的护盾,罩住周身,隔绝外来的音浪冲击;又一念,徵羽二音共振,音波化作轻盈的羽翼,托着他的身体缓缓升空,随音波飘动。
灵气已不再直接施展术法,而是经由音弦转换为多种音符形态,变化无穷,刚柔并济。
「你已掌握鸣音诀第二境:引音。」
老者左手一挥,古铜柱忽然拔地而起,飞升入空,柱底原本的位置浮现出一道银光漩涡,漩涡中万千音弦交织旋转,宛如一片无形的音海,散发着磅礴的音能。「第三境,‘鸣形’。令音成形,使音即技,技即势,将音波固化为可御可攻的形,随心而发。」
牧庭纵身踏入音海,灵息随音弦漂浮,与周围的音波产生共鸣。他释放五音的律动,以魂意为笔,于空中描绘符形:引徵音之锐与地律之沉,一道闪烁着金光的「徵音剑」浮现,剑刃边缘流转音波,锋锐之气贯穿音层;再以角音之缠与空律之柔,画一道「角音链」,音链如藤曼缠绕,将音海中游离的音灵牢牢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