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情绪是创意的源泉,但有时候,它也可能是一个迷宫。尤其是当你拥有了能‘读懂’情绪的能力,你会发现,人性的复杂超乎想象,那些深埋的伤痛、难以言说的困境,常常让人感到无力……甚至,会让你质疑,你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她说到这里,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不经意地扫过台下的听众,那份“脆弱”仿佛要溢出来,却又转瞬即逝,留下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背影。
这波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引蛇出洞”。
她没说自己有多惨,也没卖惨,只是用一种哲学思辨的口吻,把自己“超能力”带来的“副作用”轻描淡写地抛出来。
对于那些对“共感计划”虎视眈眈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明晃晃的信号——看,她开始动摇了,她有弱点了,现在是最好的渗透时机!
顾宇坐在台下不起眼的角落,修长的手指轻叩着扶手。
他看着台上那个看似有些“倦怠”的身影,嘴角却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呵,这女人,真是个天生的演技派,连他都差点被她那份恰到好处的“脆弱”给骗了。
他心里清楚,林悦每说一个字,每做一个微表情,都经过了精密计算。
他仿佛能看到,暗网里那些蠢蠢欲动的“鲨鱼”们,正争先恐后地向她抛出的诱饵游去。
果不其然,论坛结束后,林悦的邮箱里多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某知名心理咨询机构的“首席心理顾问”,自称是受林悦的分享启发,希望能进一步探讨“情绪与超能力”的课题。
“瞧,鱼儿上钩了。”林悦对着手机屏幕,勾唇一笑,眼神里闪烁着得逞的光芒。
约定好的咖啡馆里,林悦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对面的“心理顾问”——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文质彬彬的男人,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表情真诚又带着恰到好处的专业疏离。
“林总的分享,让我对‘情绪读心术’有了新的认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又……略显沉重的能力。”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温和地开了口。
林悦轻晃着手里的拿铁,淡淡一笑:“宋医生过奖了。能力本身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如何使用。不过,我确实对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东西更感兴趣。”她这话一语双关,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宋医生眼底深处,那里有一丝难以捕捉的异样波动。
她运用“情绪诱捕模型”,开始循循善诱。
她没有直接提及“LX - 7”或“共感计划”,而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童年阴影对个体成长和认知偏差的影响”。
她用一个假设性的案例,描绘了一个从小被严格控制,被寄予不符年龄期望的孩子,如何因为长期压抑真实情感,而形成某种“情绪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