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夜,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心潮澎湃而暂停它的喧嚣。
外滩钟楼,平日里总是游人如织,今天却被一股无形的紧张感笼罩。
林悦戴着一顶宽檐帽,大半张脸都藏在阴影里,身上是随意的休闲装,手里还拿着一台复古相机,看上去和任何一个来打卡留念的游客没什么两样。
但她的“情绪读心术”早已悄无声息地全面开启,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了周围方圆百米内的所有人。
她的瞳孔深处,那些细微的、常人难以察觉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此刻在她眼中被无限放大,汇聚成一条条色彩斑斓的情绪曲线。
焦虑的绿、警惕的黄、兴奋的橙……各种颜色在她的“视野”里流淌,构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内心画卷。
她就站在那里,呼吸平稳,心跳如常,但大脑却在高速运转,筛选着那些不和谐的音符。
“这感觉,就像开了全图透视,但又不能直接点破,憋得慌。”林悦心里嘀咕着,手指漫不经心地调整着相机的焦距,镜头却不是对准夜景,而是那些形色各异的人群。
她能感觉到,有几条情绪曲线显得格外突兀,不是属于普通的游客,他们的眼神、手势、甚至是不经意间的停顿,都透着一股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紧张。
突然,她的视线锁定了不远处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男人。
这男人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但林悦能感觉到他平静表象下那股近乎压抑的波动——那是混杂着警惕和某种难以名状的急切。
他站在钟楼下,看似在看表,但每隔几秒,眼角的余光都会不动声色地扫向林悦站立的方向。
“Bingo!”林悦唇角不易察觉地勾了一下。
这种波动,太熟悉了,就像是她母亲手稿里描绘的“目标确认”前夕的心理状态。
她没有立刻走过去,而是若无其事地按下了快门,又换了一个角度,仿佛真的只是一个沉迷摄影的游客。
她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任何一点异动都可能打草惊蛇。
得等,等对方主动靠近。
果然,几分钟后,那个风衣男像是漫不经心地走过来,假装也要拍钟楼,与林悦擦肩而过。
就在那一瞬间,他的手极快地伸过来,似乎不经意地碰了一下林悦的手腕,一个折叠得很小的纸条便悄无声息地滑到了她的掌心。
整个过程不到一秒,自然得就像是人潮中的一次偶遇。
“你的戏真好,影帝都得给你让座。”林悦心里冷笑,握紧纸条,却没立刻打开。
她依然保持着拍照的姿势,直到风衣男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人群中,她才转身,假装不经意地走进了旁边的一家便利店。
在灯光昏暗的角落,她迅速展开那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笔迹非常清秀,却又带着某种颤抖的力道:“你母亲的最后一封信,在你手中日记本的夹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