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博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在成功解围太原城后,局势依旧严峻,突厥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他当机立断,决定亲自登上热气球,深入探查突厥营地的情况。
热气球缓缓升空,微风拂过,苏明博的衣袂猎猎作响。当到达合适高度,他举起特制的单筒望远镜,目光如鹰般锐利地扫视着突厥营地。只见营地里帐篷密密麻麻,如同一片灰色的海洋,炊烟袅袅升腾,那是士兵们正在准备餐食。突厥士兵们往来穿梭,神色匆匆,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喂养战马,一片忙碌景象。营地中战马嘶鸣不断,它们矫健的身姿彰显着突厥骑兵的强大战斗力。苏明博仔细观察,用心清点估算,经过一番努力,大致掌握了突厥的兵马数量。
从热气球上下来后,苏明博立刻召集将领们到营帐商议对策。营帐内,烛火昏黄摇曳,将领们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气氛紧张。
苏明博一脸严肃,目光扫过众人,开口说道:“根据我刚刚的探查,突厥此次兵力依旧不容小觑。但我们绝不能心生畏惧,必须制定出周全的策略,尽可能减少我方伤亡。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赵普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苏将军,突厥骑兵以机动性强着称,来去如风。若与他们正面交锋,我们恐怕会吃亏。依我看,不如在他们的必经之路多设伏兵,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逐步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苏明博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赵将军所言极是。除此之外,我们还需从心理上对突厥进行打击。”说着,他拿起事先写好的传单样本,递给众人传阅,继续说道:“我们大量印发这样的传单,通过热气球散发到突厥营地各处。”
这时,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男子从人群中走出,他便是李瑞堂。李瑞堂身材修长,面容清瘦,头戴纶巾,举止文雅。他原本是梁朝不得志的举人,自幼饱读兵书,对兵法谋略有着深入的研究,且精通多国语言,其中就包括突厥文。因遭遇战乱,四处流离,最终来到苏明博麾下效力。李瑞堂为人沉稳,思维极为敏锐,总能从复杂的局势中洞察关键。
李瑞堂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苏将军,我有一言。若用突厥文书写传单,突厥士兵阅读起来毫无障碍,或许能更直接地让他们感受到威慑,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苏明博眼前一亮,赞赏地看着李瑞堂说道:“瑞堂,你这提议实在是妙!如此一来,就能更深入地触动他们的内心,有效动摇其军心。”
李瑞堂接着说道:“将军,从目前的局势来分析推断,突厥久攻太原城不下,粮草已经出现短缺的情况,为了维持战事,他们必定会选择劫掠周围县城。在周边众多县城中,祁县土地肥沃,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每年的粮食产量极为可观;平遥则商业十分繁荣,作为粮草交易的重要场所,囤积了大量粮草。所以,祁县和平遥这两地极有可能成为突厥的劫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