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五百英里,总统先生。”胡佛立刻回答,“而且中间地形复杂,河流纵横,还有雨季的威胁。日军就算进展顺利,要打到德里,也得扒层皮。”
罗斯福放下放大镜,嘴角勾起一丝微笑,像是嘲讽,又像是了然:“一千五百英里……沿途还有无数英印军,哪怕他们是豆腐渣,也能绊住日本人的脚。更何况,代英在印度经营百年,根基深厚,不会那么快就彻底崩盘。邱胖子……他还能撑,而且必须撑下去。”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胡佛,做出了决定:
“回复伦敦。第一,《租借法案》的援助物资,正在按计划生产和调集,但大规模运输需要时间协调,海上风险巨大(至于风险当然是德意志的潜艇咯),不可能一蹴而就。让他们耐心等待,先利用现有资源顶住。”
“第二,”罗斯福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敲打,“代英方面之前承诺的,作为接受援助的‘补偿’,开放西印度群岛和太平洋部分岛屿的军事基地使用权、战后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共同主导战后秩序的具体框架协议。这些关键条款的细节,他们给出的‘诚意’还远远不够!模糊不清,避重就轻!告诉他们,漂亮国的纳税人的钱和物资,不是大风刮来的!想要救命稻草,就得拿出真正等值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筹码来!”
“第三,”罗斯福的语气稍微缓和,但依旧带着施舍的意味,“考虑到盟友的‘暂时困难’,我们可以……有限度地开放对英民间贸易许可。允许代英的商船来我们的港口购买粮食、药品等非军事民用物资。当然,”他特意加重了语气,“运输风险,由他们自己承担! 我们不会提供护航,能否安全运回去,看他们的上帝是否保佑了。”
胡佛飞快地记录着,眼中闪烁着对罗斯福冷酷手腕的佩服,以及对代英的幸灾乐祸。这简直是最高明的趁火打劫!一边用援助吊着代英的命,一边逼他们签订丧权辱国的协议;一边假装施舍点民用物资,一边把最危险的运输环节甩给对方,还能让代英的商船继续消耗德国潜艇的鱼雷,间接保护美国航运!一石多鸟!
“明白!总统先生!”胡佛立正,“我立刻去办!保证把您的意思,‘清晰无误’地传达给伦敦那位焦头烂额的胖子!”
胡佛拿着记录本,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地图室。厚重的门关上,房间里只剩下罗斯福一人。他重新将目光投向世界地图,目光缓缓越过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经过战火纷飞的印度,最终落在遥远的东方——那片属于萧河的、正在崛起的龙国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