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4日,平安夜。凛冽的寒风中,饱经战火与屈辱的金陵城,迎来了浴火重生的第一缕曙光。
黔州军樊鹏举集团军麾下,虞啸卿少将指挥的装甲师,在黔州军张亦集团军山地师的强力配合下,如同两柄无坚不摧的钢钳,经过连日血战,终于碾碎了日军在城垣的最后抵抗。涂装着朱雀徽记的坦克履带,沉重地碾过残破的中华门城砖,宣告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光复!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龙国大地,无数饱受苦难的民众走上街头,喜极而泣,鞭炮声在沦陷区和后方零星炸响,汇聚成民族不屈的呐喊。
金陵的光复,其意义远不止于军事上的胜利。它是一面旗帜,一面昭示着龙国抗战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在正面战场收复重要核心城市的旗帜!这面旗帜,在萧河手中,被挥舞得猎猎作响。
几乎与金陵捷报同时传遍全国的,是渝州政治格局的剧变。在萧河不动声色的默许,以及龙国各地实力派军阀(除了一贯精于算计的晋系老西的公开表态支持下——尤其是已经下野、但影响力犹存的桂系宿将老白、老李,以及西北的老马一家子。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政治风暴席卷了渝州。
临时大总统林某,这位在最高位置上盘桓多年、却始终未能凝聚起足够力量扭转乾坤的人物,被这股由地方实力派和汹涌民意共同掀起的洪流,干净利落地“请”下了他一直占据的宝座。
没有枪声,没有流血,只有各方势力在萧河无形的意志牵引下达成的一致。林某黯然离去,象征着旧有权力结构的彻底崩塌。
渝州,望江亭。
江风刺骨。萧河与刚刚卸下千斤重担的林某,并肩而立,望着脚下滚滚东去的长江。渝州山城层叠的灯火倒映在浑浊的江水中,勾勒出一种破碎又顽强的繁华景象。远处,隐约传来码头装卸货物的号子声和轮船低沉的汽笛,那是战争年代里生命不息、运转不止的脉搏。
“接下来呢?”林某接过萧河递过来的雪茄,点燃后,吸了一口雪茄,随后打破了沉默,言语出奇地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老朋友闲聊的随意。“咳咳……真不知道你怎么喜欢抽这玩意……”
他没有看萧河,目光依旧追随着江面上穿梭的船影,想了想又补充道:“等把小鬼子都赶下海,抗战胜利了,你萧河打算做些什么?坐稳这江山,当你的大总统?”
萧河没有立刻回答。他双手插在军大衣口袋里,深邃的目光仿佛要穿透江上的薄雾,望向更遥远的地方。寒风卷起他额前的几缕发丝。良久,他才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