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对岸,德意志的军队并未如代英情报人员描述的那样,准备登陆艇发动“海狮计划”。相反,一种更阴冷、更窒息的封锁策略悄然展开。
德意志海军元帅邓尼茨麾下的新型潜艇部队(得益于格林为其带来的来自于东方的新技术),如同幽灵般潜入了大西洋和环绕英伦三岛的海域。但与历史上试图与皇家海军正面硬刚不同,他们执行着总统亲自批准的“慢性绞杀”策略:
水雷封锁带: 大量新型磁性水雷、音响水雷被潜艇秘密布设在除苏格兰北部区域以外的所有主要航道附近,尤其是英吉利海峡入口、北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利物浦和伦敦的港口外缘。这些水雷造价相对低廉,布设隐蔽,却像无形的毒蛇,时刻威胁着任何试图进出的船只。这也变相的逼迫代英加强对爱尔兰的控制,也让爱尔兰的反抗越发频繁。
狼群游击商船: 潜艇部队化整为零,以小型“狼群”形式游弋在远洋航线上。他们的首要目标不再是皇家海军的战舰,而是悬挂着代英国旗或为代英运输物资的民用商船!油轮、货船、运粮船……这些维系着岛国生命线的船只成为了优先猎杀对象。潜艇指挥官们被严令:发现护航严密的军用船只或主力战舰,立刻深潜规避,绝不纠缠!保存实力,持续袭扰商船才是核心任务。
情报与伏击: 通过无线电侦听、间谍网络和空中侦察(有限的),潜艇能较准确地预判一些重要船队的航线,进行伏击。一击得手,立刻远遁。
这种战术让皇家海军空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却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主力舰找不到敌人决战,分散护航又力量不足。驱逐舰和扫雷艇疲于奔命,扫雷速度远远赶不上德军布设新雷的速度。港口外水雷密布,航道受阻;远洋航线危机四伏,商船损失惨重。代英赖以生存的海外物资输入线,被这条看不见的“铁链”死死勒紧。
食物配给额度一降再降,燃油储备告急,工厂因缺乏原材料而减产,民众的恐慌和不满情绪在压抑中滋生,加上北方爱尔兰游击队兴起等等。邱胖子激昂的演说还在回荡,但此刻面包篮子和取暖的煤炭,远比口号更现实。
就在德意志高层在柏林,满意地看着“绞杀”计划稳步推进,并开始秘密研讨后续计划及包括应对潜在的美利坚参战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幺蛾子”从南方蹦了出来——维希法国那边出事了。
罗马,威尼斯宫。老墨那张标志性的下巴高高扬起,眼中闪烁着贪婪和嫉妒的光芒。德意志在西欧势如破竹的胜利,尤其是对法兰西的“征服”和对代英的封锁,让他坐立不安。他渴望分享战利品,渴望重现罗马帝国的荣光。然而,在这个时空,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其愚蠢和犹豫不决以及威利的反对),意呆利并未像历史上那样在法兰西战役尾声对法宣战,与德意志结成钢铁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