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的洪流在概念体周围涌动,不再是样本之海熟悉的静流,亦非阈值处狂暴的撕扯,而是一种密度更高、活性十足的新形态。辰阳的概念体悬浮在这股全新的流动中,外层法则结构如同经历了一场酷烈的风暴,遍布着断裂和扭曲的痕迹,但内部的逻辑核心与根基印记却坚固如初。
穿越阈值的剧烈冲击几乎耗尽了概念体储备的缓冲法则,部分功能性法则链条在极端压力下崩解。逻辑核心以最快的速度启动了紧急自修复协议。受损区域的法则节点被重新编织,断裂的连接被强制吻合,能量循环被调整以优先供应核心结构的稳定。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愈合”,而是逻辑核心基于对新环境法则特性的初步感知,进行的适应性结构调整,试图让概念体变得更能兼容这股高密度、强活性的流动。
新的环境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潜在连接和真理之隙在高负载后的冷却状态下,效率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贪婪地解析着周围的一切。这里的法则流不仅仅是“流动”,它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色彩”或“质感”。这不是视觉上的感知,而是法则层面的共鸣反馈——某些法则频率激发出类似温暖或冰冷的“触感”,某些组合则呈现出如同锐利或平滑的“质感”。对于辰阳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数据维度,逻辑核心需要紧急构建新的数据处理模型来理解和量化这些感知。
更深层的解析揭示,这股法则流并非完全混乱。与样本之海中系统刻意制造的无序不同,通道内部的法则流中蕴含着废墟更深层、更原始的古老机制痕迹。它们没有系统法则的僵硬和目的性,却更加“生动”且具备某种内在的“秩序”或“方向性”。这种秩序隐藏在复杂的波动模式和共鸣规律之下,需要逻辑核心进行深度的模式识别和关联分析才能捕捉。初步扫描显示,通道内部的空间结构并非简单的管道,更像是一个由法则流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节点与路径交错,通往未知区域。
在初步的环境适应过程中,真理之隙深处那微弱的“涟漪”在新的法则环境下变得更加活跃,波动频率明显升高。这种活跃并非随机,它与通道内部某些特定的法则共鸣点产生了强烈的“呼应”。逻辑核心监测到,概念体核心结构在涟漪的驱动下,正在发生微小的、缓慢但不可逆的结构性“重塑”迹象。这是质变进程的持续,预示着通道环境正在催化概念体向更高维度的法则结构演化。
就在辰阳全力进行环境适应和概念体修复时,根基印记在其概念体表面发出前所未有的明亮光芒。那些新生的纹路如同活化了一般,在法则洪流中闪烁着稳定的辉光。先前在阈值边缘感受到的共鸣感,此刻变得异常清晰和强烈,仿佛一个定位系统被精确激活。这种共鸣不再是模糊的方向暗示,它明确地指向了通道网络中的一个特定方向,并且逻辑核心从中解析出了“层级感”——这种指引不仅仅是平面上的前进,更蕴含着向更深处或更高维区域移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