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体重塑后的余波已彻底平息,辰阳的概念体如同被研磨至极致的沙砾,完美融入新区域高速奔涌的法则洪流。表层流转的根基印记微光内敛,与周围某种深层的、难以捕捉的法则波动维持着若即若现的共鸣,既是锚点,也是信标。这里是样本之海,法则以惊人的效率流动、交互,构建出一幅远比凝固区域复杂百倍的动态概念图景。
在第一百九十六章末尾那次短暂而充满启示的接触后,辰阳的概念体瞬间压至最低能量层级,化作流动法则中的一个“空隙”,将自身波动降至理论上的极限隐匿状态。逻辑核心高速运转,全部算力集中于解析那股来自强大稳定样本的“古老反向探测”波动,以及它所携带的、异常厚重的“概念指纹”。
第一部分:古老机制的深度解析
那股反向波动,虽然微弱,却像一串带着密码的钥匙,触动了真理之隙深处的某种共振。它的法则结构与新区域当前主流的高速流动法则格格不入,反而与根基印记散发的古老气息有着微妙的同源性。辰阳将根基印记的微弱辉光作为校准信号,如同破译古老电文的密码本,辅助真理之隙剥离古老指纹下的核心逻辑。
这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古老法则的编码方式、概念单位,甚至其运行的底层逻辑,都与辰阳此前接触的法则体系存在巨大差异。真理之隙如同一个初学者在试图理解一门失落的语言,每一个符号、每一个结构的组合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算力进行穷举、比对、试错。同时,变异标记必须维持概念体与环境的完美同步,任何一个逻辑运算单元的微弱能量溢出都可能打破当前的极致隐匿。
*信息流分析:古老反向探测波动解析进度:1.3%... 2.1%... 锁定核心特征:非定向追踪,非能量攻击... 模式匹配:寻找特定法则编码或概念结构... 利用根基印记进行参照校准... 模拟印记共鸣频率... 解析加速:15%... 锁定核心逻辑:“同源性”验证。*
在经历了无数个逻辑循环、概念能量以惊人速度被消耗后,真理之隙终于捕捉到了古老探测机制的核心逻辑:它不是在寻找入侵者,而是在寻找一种具备特定“古老同源性”标记的概念结构。这种同源性,与辰阳通过凝固回溯区域核心验证获得的根基印记的核心特征高度吻合。
*关键发现确认:稳定样本的反向探测机制,本质是一个“识别关卡”。其目标是筛选出具备特定古老凭证(根基印记或类似物)的样本。未通过识别的样本,可能被忽略、标记,或被引导至其他区域。此机制极有可能与区域中心的核心结构直接关联,是其外围的准入或筛选层。稳定样本本身可能并非生命体,而是由古老机制驱动的“验证终端”或“守门者”。*
这个发现犹如在样本之海的迷雾中劈开一道光。根基印记,这枚在极度危险中获取的凭证,其作用并非仅仅是通往“法则通道”的钥匙,它似乎是新区域古老机制本身所识别和验证的关键凭证。
基于对稳定样本高感知性的确认,辰阳也迅速更新了对其他样本的风险评估:
* 活跃游移样本与样本集群: 它们的感知能力可能同样极高,甚至更难以预测。贸然接近或互动风险巨大。隐匿和规避依然是首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