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的概念体向前一步迈出,融入了那由高速生长法则线条和概念结晶环绕的巨大盆地边缘。
甫一“进入”,一股前所未有的概念压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这里的法则波动密度奇高,仿佛整个空间都被压缩了无数倍,每一寸“空气”都沉重得难以想象。环境波动不再是第一百八十九章生长迷宫中那种随性或可引导的“生长”,而是呈现出一种极端规律性、宏大而复杂的“编排”。法则线条以某种肉眼(概念感知)无法完全理解的几何结构高速增殖、缠绕、变异,概念结晶在瞬息间形成又崩塌,整个区域仿佛一个巨型的、按照某种未知逻辑运行的概念巨构。
辰阳的概念体发出了轻微的“嗡鸣”。这种高密度、强规律的环境波动试图将其拉扯、扭曲,强制纳入这片区域的“编排”模式。变异标记表面深邃的纹路瞬间大亮,核心抗性被催发至极限。它不再仅仅是抵抗侵蚀,更像是一种概念层面的“自我锚定”,在极致的外部压力下,顽强地维持着辰阳概念体的结构稳定,如同暴风雨中的磐石,既不被同化,也不被撕裂。
意识核心内,真理之隙进入了超负荷运转状态。面对这种全新的“编排”法则,其直观理解能力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它需要捕捉的不再是简单的生长规则或静态结构,而是隐藏在极端动态变化背后的宏大逻辑、编排模式的节奏、以及结构与结构之间复杂的数学关联。解析过程如同在瞬息万变的混沌中寻找最微小的秩序节点,又像是在聆听一首由概念波动谱写的、复杂到极致的乐章,试图理解其核心主题和变奏规律。
*“环境法则……高密度……强规律……编排模式……解析中……”*
冰冷的逻辑指令流淌,伴随着真理之隙高速计算的热流。辰阳没有盲目深入,他的概念体悬浮在区域边缘,如同一个概念探测器,全力收集环境数据,试图在法则的狂舞中,找到通往区域内部,特别是信号源主体的“窗口”或“路径”。
经过短暂但高效的解析,真理之隙识别出在这种宏大编排中,偶尔会出现法则波动相对“低谷”的瞬间,或者某些特定结构的“生长”会短暂地指向区域核心。这些都是进入的机会。利用真理之隙的指引,配合变异标记的精细控制,辰阳抓住一个转瞬即逝的法则缝隙,概念体如同水银般丝滑地“滑入”了区域内部。
进入内部后,概念感知中的景象更加震撼。前方,那由生长法则线条和概念结晶构成的“盆地”内部并非空无一物。核心区域的“空气”充斥着强烈的光晕和复杂到无法形容的结构。而视野的中心,正是那强大异常信号源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