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湖广军奉命勤王,有马的牵马而行,没马的迈开大步。
一路不再有秦直道的便利,黄土高坡沟壑纵横蹊径难行。一路上行军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饮用水,无定河干涸,桑干河干涸,走了三天才到了吴堡,才见到了缩水一半的黄河。到此,部队也走不动了。
吴堡县城紧邻黄河立于山巅,一座完全用石块堆砌而成的石头城,当地人称‘吴堡石城’。陕北有老话说: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就绥德州。位于秦晋峡谷中,背靠黄河,立于一独立山梁之上的吴堡县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这石城的布局规划颇得民心,南城门面向通往山下的唯一道路,军营在左、县衙在右,一文一武紧贴城墙挡在了一线,往里头去才是老百姓的房舍。
陕人实在哦!
湖广军借吴堡休整一天半日,待补充完人畜饮水后,再从东门走挑水人走出的羊肠小径下到百丈悬崖之下的水寨,走柳林军渡码头过黄河入山西。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抓坡。石山戴土帽,胶泥夹石炮。”
高迎祥随口给赵寿吉念了首四言绝句。他对吴堡很熟悉,几个月前曾领兵攻打这里,气势汹汹而来,把河边的水寨官兵吓退到了别省张头观望---其实也就是退到黄河对岸啦。结果呢,高开低走,打了三天,损兵折将毛都没捞着,在吴堡军民的哄笑中灰溜溜跑路。
见着老赵比较中意吴堡的壮美,他便义务做起了导游。“老大你来看,此处水寨颇有看头,崖壁上刻有‘逝者如斯、环山抱水’的摩崖石刻,气势不凡。”
到底是马贩子,做大生意的,念过书有文化,说起话来文绉绉。
“大人你来看,黄河到了城东门河道收窄,流水声浩大,气势不凡。”确如其所说,这里黄河河道突然收窄,水流奔腾激昂、惊涛拍岸,恰如好男儿纵马奔驰厮杀战场。
老赵笑道:“进了这水里,任你是浪里白条也白搭。”
“大人可知此处为何叫做吴堡?”
这小儿科的问题难不倒赵大将军:定是原先吴家人住的屯堡,后来旧改新、小变大,给城市化改造了呗。
高迎祥造反期间没能打下吴堡是因为这里形胜,并非他准备工作不充分。相反,情报工作非常扎实:吴堡原名吴儿堡,元末蒙古人败退时强行迁徙江浙百姓退往塞外,其中一支到了此地便造反不走了,安营扎寨垒石为堡。因江浙属吴地,故称为吴儿堡。
高迎祥请老赵沿长阶下悬崖,来到水寨边上的泥滩处,指着躺在泥里的龙头碑说道:“你再看这块龙身碑首,可看出端倪来?气势不凡。”
老赵这才明白,高迎祥生平所学也就只此‘气势不凡’。
碑文风化水冲字迹模糊,看不清楚了。碑首之上盘踞四条三爪石龙,三爪龙趾的龙只在前宋靖康年(北宋)之前有,之后的龙都是五爪。龙首碑可不是随便能刻的,只能皇室专享。这石碑不仅是龙首碑,更是刻有四条龙的龙首碑,天下重器怎会出现在这穷乡僻壤?稀奇!
吴堡县对饭局中现身的老熟人高迎祥只维持了一个眨眼的惊讶,然后摒弃前嫌热情招待,仿佛几个月前的两军对垒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杯接一杯敬他酒,恭喜他弃恶从善,恭喜他攀上高枝,恭喜他来此吴堡走过了诸多曲折,从此走上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