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杨山去了图书室值班,现在的图书室负责人李妮娜完全遵循杨山之前制定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按部就班的进行日常维护,让杨山的周日值班非常清闲,5块钱的工资杨山拿的都感觉有点烫手。
目前图书室拥有的图书已经有1200册,借阅证办理了600多个,借出量在4成左右,估计随着阅读人群兴趣的下降,这个比例还会继续降低。按每两周一个轮回算,平均每天的办理量不超过50个,工作还算轻松。
杨山呆在图书室也没闲着,他在看昨天武坤借给他的《少年无线电爱好者》。这本小册子发行量应该不大,无线电小组只有这一本,大家都是轮流借出来抄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杨山也有意写这么一本册子,可惜目前他的知识储备量还不支持他这么做,只能等下次回归后找些资料再说。对于李主任和陈干事之前给他下达的寻找图书室新的增长点,他打算就在这方面下功夫。
三位大爷的执行效率一般般,节后两个星期,他们才把自习室(杨山命名)里的杂物完全清空,收拾妥帖。
一大爷找人拉好了电线安装上灯泡;二大爷花钱买到了炉子和煤球,当然现在还用不上;三大爷分批买回了一大堆缺胳膊少腿的板凳,他带着两个儿子折腾了几天整理出12把;何雨柱找他的徒弟背过来一面10人用的大圆桌;刘继武自备材料把屋子里的内墙抹了一遍,又找了些水泥,细细的抹在一面墙上,当成黑板用。
杨山撰写的借房协议已经得到了李主任的同意。杨山又另外整理出一份自习室的规章制度,包含了之前他与三位大爷达成的共识。两份文件杨山一并拿给三位大爷签字,看着一大爷的签字,杨山有点暗爽。
嘿嘿,你不是算计我么?等着吧,最多一个学期,肯定会出事,到时候你要是再把我架起来,我绝对翻脸。
杨山叫了几个大点的孩子,花了一下午时间,用一大爷赞助的大白,把屋子内墙粉刷了一遍,然后又把教室彻底打扫一番。最后杨山找了块破木板挂在了门口,上边用炭笔写上“自习室”三个字。现在这间教室,除了地面还没有硬化,其他的都满足学习要求。
晚上,杨山把学习班成员都召集到了自习室,开始第一次集体学习。这次又多了两位新成员,前院的刘华东和中院的王燕,他们分别上六年级和五年级,加上之前确定的人,一共8人。至于低年级的孩子,杨山就没打算管,只要不影响别人学习,他们来去随意。
杨山先把这八个人分成中学组和小学组两个小组,他亲自带中学组,组员丁冲、何雨水、刘光天,丁芸带小学组,组员刘华东、王燕、闫解放。
接着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份考试题,要求他们下自习之前完成,当作对他们学习情况的预先摸底。
杨山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召集他们整理些习题,大致的方向就是五年模拟三年高考那种类型的,争取用一个学期时间完成一套高小各年级完整的数学习题集,作为街道图书室的亮点之一,这也算是杨山的慨他人之康了。当然这只是他的构想,完不成也无所谓,看那几头蒜,估计也弄不成个啥。反而杨山对丁芸抱有很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