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17日深夜11时20分,从北京开往太原的K601次列车缓缓驶入太原站。
46岁的女工程师王佳琦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拎起鼓鼓囊囊的公文包走下火车。
站台上昏黄的灯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公文包里装着刚在北京学术研讨会上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的论文。
"师傅,去北城多少钱?"王佳琦向站前揽客的出租车司机询价。
"大姐,这大半夜的,给15块吧。"司机搓着手回答。
王佳琦犹豫了一下,想到家里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儿子需要学费,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谢谢,不用了。"
凌晨1点40分,王佳琦独自走在空旷的站前广场上。
六月的夜风带着几分凉意,她裹紧了身上的灰色风衣。从火车站到北城区天地坛巷的家不过两公里路程,这条走了十几年的路,今晚却显得格外漫长。
2点15分,当王佳琦拐进熟悉的天地坛巷时,巷子里静得可怕。
突然,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链子声从身后传来。
王本能地往路边避让,却不料骑车男子猛地扔下自行车,一个箭步冲上前,用沾满机油的手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
"救...救命!"呼救声还未出口,就被粗暴地捂了回去。
王佳琦的眼镜在挣扎中掉落在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恰在此时,一辆满载红砖的拖拉机轰鸣着驶过巷口,刺眼的车灯照亮了歹徒狰狞的面容。
王佳琦用尽全身力气挣脱束缚,朝着拖拉机拼命挥手呼喊:"停车!救救我!"
车灯下,她清楚地看见司机惊恐地睁大眼睛,而坐在砖堆上的装卸工却刻意别过脸去,装作没看见。
拖拉机的轰鸣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街道尽头,带走了她最后的希望。
"臭娘们,再叫就弄死你!"歹徒恶狠狠地威胁道,浓重的口臭喷在王佳琦脸上。
他将她拖拽至巷子深处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这里远离路灯,漆黑一片。
借着偶尔闪过的车灯,王佳琦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注意到这个身高约1米65的歹徒穿着沾满油污的蓝色工作服,左臂上隐约可见一个歪歪扭扭的"S"形刺青。
当对方俯身时,一股浓重的机油味混合着汗臭扑面而来。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那辆被随意丢弃在路边的自行车——白色挡泥板已经锈迹斑斑,坤式车架上的红漆剥落大半,后轮挡泥板上还贴着一张泛黄的《少林寺》电影海报。
车把上缠着脏兮兮的纱布,后座用铁丝固定着一个破旧的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