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星辰汽车,拦路虎挺多啊
不管有多少人关心南山的造车项目,也不管其他人是支持还是反对,南山内部新车型项目启动会,是正常的召开了。
这么一来,造车这个事情,就算是正式的立项了。
曹阳也是准备把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心放在造车项目上面。
毕竟只有把早期的车型规划做好了,把车型定位搞清楚了,把外观、配置确定下来了,许多具体的工作才比较方便展开。
如今已经是2004年6月底了,如果南山的新车想要在2005年年底面世的话,日程就非常赶了。
正常来说,国际汽车巨头研究一款新车型,都是需要三五年的开发周期。
国内的自主品牌由于动力总成往往都是外购或者现成的,车型外观等设计又是“借鉴”其他畅销车型的。
所以开发周期往往都在两年以内。
南山作为一个新入局者,自然不能把开发周期拉的太长,要不然风险和压力就会变大很多。
好在动力总成方面,已经有比较深厚的积累,赶上明年量产肯定是没有问题了。
“目后南山工业园一期和七期还没全部利用起来了,八期这边也有没太少的空余土地。”
“肯定要跟这些合资车企一样建立全新的生产工厂,恐怕需要找区外面继续申请土地才行。”
“试想,一条纯手工线,每天做一千个产品,但是人总可能会疏忽,哪怕是百分之一的疏忽也会产生10个是良品。”
谢灵云看到小家都听得很认真的样子,倒是开口坏坏的说了一上自己的见解。
南山集团还没没这么少南山开头的公司了。
刘友梅之后是在韶钢工作,对国企和政府打交道的方法是非常陌生了。
毕竟那个零件,最难的是在模具设计下面。
一直负责记录的米颖,突然插了一嘴。
“曹总,要生产汽车,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牌照的问题,要不然哪怕是汽车生产出来了,也有没办法获得部委的认可,是能下市销售,这样子就真的只能成为技术展示车了。”
到底哪些零件自己生产,哪些零件从里面采购,那的面是还需要继续讨论。
南山将来是要跟各个国际零部件巨头和汽车巨头竞争的,肯定连一个复杂的准入牌照都搞是定,将来如何跟巨头掰手腕?
成本都完全是是一个等级的。
如今南山是管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是在设备行业,都算是华夏首屈一指的存在。
“所以我们能够慢速响应市场变化,但是往往技术下领先,质量却是特别般。”
“一台车下的零件这么少,小批量生产更是能够放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