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沈谦海娓娓的讲述着悄然流逝。
当第一节课还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沈谦海合上了语文课本。他没有立刻宣布下课,而是双手撑在讲台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台下的学生们,仿佛看着一群正在抽枝展叶的树苗。
“这开学第一天的第一节课,还剩下最后五分钟就要结束了,剩下这点时间我们就不讲课了,聊点题外话。”他微笑着说,声音比刚才讲课时更柔和了些,“看到大家,尤其是今天早上课间操时刚获得巨大荣誉的同学...”他的目光掠过陈默,眼神中带着赞许,“老师由衷地高兴!但高兴之余,也想和大家分享一点读书人的‘迂腐’之见。”
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看着这位温文尔雅的老师。
“我们读书,学语文,看似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将来谋一份好前程,这当然没错。”沈老师顿了顿,话锋一转,“但古人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文学、历史、哲学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滋养我们灵魂、塑造我们格局、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复杂性的根本。”
他拿起讲台上的粉笔,随意地在指尖转动着,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你们现在可能觉得,背下‘落霞孤鹜’是为了默写得分,理解‘穷且益坚’是为了作文引用,这都没问题。”
“但老师希望你们记住,这些文字,这些思想,它们的力量往往不会立竿见影。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埋进心里,也许要等到你们经历了人生的起落,遇到了选择的迷茫,甚至走到了某个看似无路的境地时,才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破土而出,照亮你们前行的路,然后告诉你们...古人早已把答案写在了那里。”
他看向窗外,初春的阳光正好。
“所以,无论你们将来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老师都希望你们,不要丢掉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不要只盯着眼前看得见的‘有用’,也要给自己心里种下一些看似‘无用’的种子。它们或许不会让你立刻跑得更快,但会让你走得更稳,看得更远,内心更丰盈。”
沈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敲打在陈默的心上。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他刚才在走廊时的迷茫。
其他人或许不懂,但他听着这些话忽然想到以前的一句话: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是啊!自己刚才在迷茫什么?不就是因为高考这个最大的、最“有用”的目标达成了,突然失去了方向,害怕选择错误,害怕浪费时间吗?害怕自己选择的“写小说”这条路,是否真的“有用”?
沈老师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他好像太执着于寻找一个立刻能看见成效、能证明价值的“有用”之事了!却忘了,有些热爱,有些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写小说,不正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吗?它或许不能立刻带来什么,甚至未必能成功,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热爱的一种回应,就是一种“无用之用”!就像沈老师说的,它是一颗种子,埋下去,也许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保送北大,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选择也会很多,不必现在就焦虑于哪一条路是“最正确”的。只要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走的,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路,就应该坚持下去。哪怕它暂时看起来“无用”,但谁知道它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成为照亮前路的光呢?
陈默感觉胸口那股沉甸甸的迷茫感瞬间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清明和一种沉静的笃定。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口袋里的草莓棒棒糖,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