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陈兄乃是堂堂解元公,岂会做那等鸡鸣狗盗之事。”
“住口。”
一名小吏厉声喝道。
“贡院重地,岂容尔等喧哗。再敢放肆,一律以扰乱考场论处。”
陈平安却摆了摆手,示意张明远和李士林不必动怒。
少年脸上神色平静,坦然配合着那些小吏的搜检,没有丝毫的不满与反抗。
心中却在冷笑。
看来,徐阶的手段,已经开始发作了。
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法子,来扰乱自己的心神吗?
未免也太小瞧我陈平安了。
折腾了约莫半个时辰,那些小吏才终于罢手,悻悻地放行。
陈平安整理好衣物,提着考篮,神色自若地走进了贡院。
会试的号舍,与乡试时并无太大区别,依旧是那般狭窄逼仄。
只是,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更加浓烈。
陈平安按照考号,寻找到自己的号舍。
刚一坐下,便察觉到,邻近几个号舍的考生,都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那些目光之中,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审视,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敌意。
陈平安心中了然。
这些人,想必也是徐阶安排的“棋子”了。
不多时,悠扬的钟声响起。
会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考官们手持试卷,开始分发。
陈平安接过试卷,仔细审阅。
第一场的题目,是经义。
要求考生从《四书五经》之中,选取一段经文,阐述其微言大义,并结合时政,论述其现实意义。
这个题目,看似寻常,实则极考验考生的经学功底和思辨能力。
既要能准确理解经文的原意,又要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陈平安略作思索,便已胸有成竹。
少年选取了《孟子》之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段经文。
然后,提笔蘸墨,开始阐述自己对这段经文的理解。
从民本思想的起源,到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从君权神授的虚妄,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示。
陈平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这段经文的深刻内涵,以及其对当今大夏王朝的现实意义,论述得淋漓尽致,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