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65章 县试不易,良师规划

第65章 县试不易,良师规划(2 / 2)

“县试,名为童子试,看似只是选拔童生,实则乃是科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考校内容,并非仅仅是死记硬背那几本蒙学经典。死记硬背,那是基础中的基础,任何一个想要参加县试的学子,都必须做到滚瓜烂熟。”

“县试真正看重的,是你对经义的初步理解,以及…运用文字表达这种理解的能力。也就是…基础的文笔。”

方先生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破题、承题。”

“此乃八股文之开端,亦是县试文章的关键。能否在寥寥数语之内,精准扼要地抓住题旨,点明核心,直接决定了考官对你文章的第一印象。”

“一篇好的破题,要如同画龙点睛,瞬间抓住要害。一篇好的承题,则要顺势而下,将题意稳稳托住,为后续的起讲、入手打好基础。”

老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应考经验(虽然不成功,但理论扎实),详细讲解着八股文开篇布局的技巧和忌讳。

“光有好的开篇还不够,中间的起股、中股、后股,更要讲究章法、对仗、气韵。需层层递进,旁征博引,将道理阐发透彻。最后束股收尾,要干净利落,回应开篇,方能算是一篇合格的应试文章。”

听着老师的讲解,陈平安默默将之与图书馆里关于八股文的理论相互印证。

发现方先生虽然科场失意,但对这八股的“套路”确实摸得很透,讲解得也颇为精当。

“当然,”方先生话锋一转,“县试毕竟只是初阶,对八股的格式要求,相对还没那么死板。更看重的,还是你对经义本身的理解是否准确,阐发是否清晰。”

“所以,四书五经的原文,以及历代大儒的注疏,你必须烂熟于心。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否则,纵有再好的文笔,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强调了经学根基的重要性。

为了让陈平安有更直观的感受,方先生从书箱底翻出几份泛黄的卷宗。

“这些…是老夫当年搜集的一些县试范文。有中式者,亦有落第者。虽未必都是佳作,但都合乎规矩,你可以拿回去仔细揣摩揣摩,看看别人是如何破题,如何行文的。”

将这些珍藏多年的“宝贝”递给陈平安。

陈平安郑重接过,入手便能感觉到纸张的脆弱和岁月的痕迹。

“多谢先生。”

“光看还不够,得多练。”方先生继续说道,“从今日起,老夫会定期给你出题,让你练习写作。写完之后,拿来给我批改。不要求你立刻写得多好,关键是要熟悉格式,掌握法门。”

这意味着,陈平安的“小灶”,将从之前的经义讨论,升级为更具针对性的应试训练。

陈平安自然是欣然领命。

回到家中,立刻将方先生给的范文仔细研读起来。

不得不说,这些范文虽然大多中规中矩,缺乏灵气,但在格式、章法上确实颇有可取之处。

最新小说: 大乾:逍遥皇太子 唐末从军行 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 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 傻柱的精彩人生 穿越燕云十六声之问剑绣金楼 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斩神:开局觉醒呆毛王,御主无敌 红楼之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