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45章 书山寻径,备考初策

第45章 书山寻径,备考初策(1 / 2)

与柳柔柔那番交谈之后,陈平安心中的紧迫感更强了。

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更是为了守护那份珍贵的情感,他必须在科举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稳定下来,话本的收入虽然有波动,但足以支撑日常开销和束修笔墨。

陈屠户的债务也还得七七八八,不再是燃眉之急。

外部的威胁(王二、陈老爷)暂时蛰伏。

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全力备考。

目标,就是几年后,大夏王朝科举体系的第一道正式关卡:县试。

虽然只是最低级别的考试,但却是获取“童生”身份,进而参加府试、院试,最终获得秀才功名的必经之路。

重要性不言而喻。

方敬儒先生虽然已经开始教授四书五经的经义,但进度相对缓慢,毕竟还要照顾蒙学馆里其他十几个孩子。

而且,方先生的教学内容,大多还是围绕着经典的解读和字句的辨析,对于科举考试本身涉及的策论、八股文格式等应试技巧,涉及得还不多。

陈平安知道,不能完全依赖老师的进度。

他必须主动出击,利用好自己最大的优势——脑内图书馆。

夜深人静,油灯如豆。

结束了一天的蒙学课业和短暂的休息后,陈平安再次将意识沉入那片浩瀚的书海。

这一次,目标明确而集中。

“科举”、“县试”、“经义”、“策论”、“八股文”。

相关的典籍、资料、甚至笔记、心得,如同受到召唤般,从无数的书架中汇聚而来,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首先是历代科举的范文。

从前朝到本朝,从县试、府试到更高层级的乡试、会试。

无数或工整、或典雅、或气势磅礴的文章,如同画卷般展开。

不仅仅是文章本身,旁边往往还附有详细的点评和注解。

哪些是名家手笔,哪些是主考官欣赏的风格,哪些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哪些又存在着不足和争议。

这些信息,对于一个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光是通读这些范文,就能对科举文章的风格、要求、乃至评判标准,有一个极其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最新小说: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你说这是炼狱,明明就是天堂 四合院之胎穿1937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太子城传奇 港片之从洪兴矮骡子开始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历史请就位 王直 四合院:开局公安,禽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