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张潇辰的首日5000场,足足少了八成?
别个会怎么想?
合着你国师的面子,还不及人张潇辰的两成?
要知道,这个圈子最是好面。
传出去,他这国师的面子往哪搁?
所以,1000不够,至少4000场,这样看起来,双方还基本在同一水平线。
至于如何说服院线,张毅谋自有办法。
无非就是三个字——
【得加钱!】
具体调一下分账比例,也就是从自家的分成里分出一部分给院线。
当然,涉及分账这种大事,就不是张毅谋一个人说了算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张潇辰那样,一家独自撑起一个项目。
影视圈大家还是习惯抱团取暖的。
毕竟有风险嘛!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保障,还能合理利用各方资源。
总之,事关张国师的脸面。
这排片,必须得拉上去!
……
……
7月20日。
距离《让子弹飞》上映已经过去了三周时间。
距离《我不是药神》杀青,也过去了一周。
这段时间,张潇辰白天忙着《药神》的后期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翻阅二战后各种侨民的回忆录。
说起来,原版《美丽人生》其实更多是胜在了剧情设定和人物塑造上。
里面关于集中营的细节表达,只能用漏洞百出来形容。
干干净净的牢房,犯人全都四肢健全,没遭受什么虐待,也没什么恶性传染病。
关键男主又是交响乐,又是大喇叭广播的,事后也没受什么惩罚。
和张潇辰读到的那些回忆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潇辰只能归咎于这事发生在意大利,理论上的盟友,二德子手下留情了吧!
当然,细究这些没有太大意义。
电影就这么个设定,关键是以喜剧传递悲剧内核,集中营的悲惨生活只不过是背景罢了。
不过意大利人在这里头搞美化,不代表张潇辰就一定要效仿。
在张潇辰的计划里,蓝星版《美丽人生》拍出来,除了故事内核,其他基本跟原版是两部电影了。
都改到这份上了,也不差把集中营原汁原味的还原了。
最关键的是,张潇辰读了这么多回忆录,对于倭国人当初犯下的罪行,那是深恶痛绝。
就比如他刚看到的一些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