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辰得以从旁观摩姜大导演的英姿。
如果要问在业界,姜闻导演最出名的是什么?
导演水平?
演员调教能力?
还是和刘姓嫂子的出轨大戏?
以上都不是。
他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糟践胶片的实力。
在计划经济年代,拍电影胶片都是定量的时候。
资深导演胶片量和成片的比例,大概是3比1,也就是说100分钟的电影,分配给导演的胶片大概够拍300分钟的。
一些新人导演还拿不到这个比例,2.5比1,甚至2比1的都有。
再往后改开,技术得到了发展,经济取得了腾飞,导演也不用抠抠搜搜过日子了。
这个时候常规影片的耗片比,通常在 10:1 至 15:1 之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拍到后面,胶片不够用怎么办?
当然是导演自己想办法咯!
找投资人,求出品方,想办法调配呗!
说简单点。
得加钱!
那有人就会说了,加点钱嘛,小事一桩!
谁还没点失误呢?
电影拍出来最重要!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我们的姜大导演能干到什么程度呢?
出道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耗片比就干到了20:1。
要知道这个时候,姜闻同志还是收敛的,这部电影也是他唯二没有亏损的电影。
最终的结果是不亏不赚。
倒是不算白忙活一场,毕竟参展成绩还是不错的,男主夏宇还拿个了威尼斯影帝。
估计是吃到了甜头,姜闻从此开启了他彪悍的生涯。
此后七部电影,五部都是以亏损结局。
耗片比那是一部比一部高,《让子弹飞》更是直接给干到50:1,花了别个五倍的胶卷。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大概就是姜闻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