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老太坦率承认。
易中海闻言心中暗喜,既然聋老太已经知情且表示支持,那么这件事基本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关键在于贾张氏和秦淮茹的态度。
“既然您这么支持,真是太好了。”
易中海欣慰地说道,“我大孙子的事,我都会支持。”
聋老太说道:"目前只缺一个合适的时机,等贾张氏出来反对时,希望您能出面阻止。"
易中海笑道:"贾张氏那个泼妇,儿子都去世了,还让儿媳守寡,真是过分。
要是她敢反对,我就用棍子教训她!"
提到贾张氏,聋老太一脸不满:"哼!"
"只要您支持就行,我和老伴也支持傻柱,等贾张氏能下床活动时,我会找个机会跟她谈谈这件事,让秦淮茹一直守寡也不好。"易中海笑着说。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傻柱和秦淮茹有个孩子。"聋老太也笑了。
易中海回家后,立刻把这事告诉了老伴。
听到消息后,老伴也很高兴。
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尤其是解决了贾张氏的问题。
"这次有聋老太支持,这事应该没问题。"一大娘兴奋地说。
"是啊,聋老太若能搞定贾张氏,秦淮茹那边应该也没太大问题。
她孩子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仅靠她的工资肯定不够。
到时候跟她说说,她肯定会同意的。"易中海笑着说。
秦淮茹家境清贫,连基本生活都捉襟见肘,更别说供孩子上学了。
旁边的大娘笑着说起这些。
另一边,阎埠贵坐在家中,端着一碗白菜吃得心烦意乱。
他刚从朋友那里听说,有人靠在轧钢厂改造设备一天就挣了十几到二十块钱。
而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个月工资只有三十块左右,平均下来一天才一块钱。
这点钱还要养家糊口,根本剩不下多少。
可那些没文化的工人,第一天干活就能赚那么多,要是连续干几天,岂不是能挣上百块?想到这儿,阎埠贵越想越不甘心。
“别眼红别人,人家能挣这么多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干那种活。”
旁边的大娘劝慰道,“我刚刚去刘海中家,你知道刘光天和刘光福两兄弟今天挣了多少吗?”
“多少?”
阎埠贵急切地问。
昨天他就听说这两兄弟已经赚了十几块,今天是第二天,收入肯定更高。
“一百五十块!”
大娘直言不讳。
“怎么可能?”
阎埠贵惊愕不已,“一天就挣一百五十块?我才挣一块钱……这差距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