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是过了多少时间,夏菏终于算是在一目十行的情况下,大概的把眼前的稿子看了三分之一。
精品!精品中的精品!
现在,她终于能理解为什么一向沉稳的总编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要知道,在东州,一般往出版社投稿子,基本上都是先投前面的一部分。
出版社审核,合适后,才会有负责这本书的主编再次根据留下来的联系方式,联系投稿者, 进行商议后面出版和全部稿子的事情。
所以 ,有些写书的人,有时候也会写一些前期的内容,投到出版社试水。
一旦成功后,再继续往下写。
当然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很少的,只会发生在那种投机取巧之辈上。
大部分的人,基本都是全部写完之后才进行投稿,就算是想着连载的话, 也是写完一个整体的故事,查看一下市场情况,再决定续作的问题。
毕竟线下出版社,不像是小说网站那种,靠连载吃饭的。
这是线下实体书籍,书籍的收益基本来源于书本的售卖情况。
比较传统,但却很适合现在林深的情况。
前面也提到过,虽然线下出版社比较传统,但好处也显而易见,至少在版权方面,是不会产生什么纠纷问题的。
回到眼前。
匆匆阅读完眼前的前几章内容,夏菏的表现和刘弘道差不多,彻底傻眼了。
即使她是第一天成为主编,但在前几年的助理生活中,多少是被出版社里面的主编们耳濡目染的知道一点好坏的。
在她的眼里,眼前的这本《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无疑是青春文学里面的经典之作。
至少在她脑海里,想不出来有其他的书能够比得上眼前的这本。
当然,这一切只不过是夏菏内心看完之后的第一想法, 眼前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如何,最后还是需要市场去验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弘道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按照常理说,作为拥有二十多年编辑经验的刘弘道,什么样的书籍没有见过。
即使眼前的这本书再好,也不至于让他“出丑”到这个地步。
但事实上,刘弘道确实没有把持住自己。
他负责青春文学已经有快五年的时间了。
从他接手这个组别一开始,处境就和现在一样,不温不火, 甚至 连不温不火都算不上。
而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见惯了别人的风光无限,见证了不少人从他身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更是听腻了那些对青春文学的“冷嘲热讽”。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人,长时间行走在黑漆漆的广阔中,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对光明抱有一丝希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之下, 连带着他那颗跳动的心,都会慢慢变得沉寂。
没有希望,是最令人绝望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