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们回来后,本府自掏腰包,每人赏银十两。”
此话一出,刚刚还颓废不已的衙差们瞬间又兴奋了起来。
人活在世忙忙碌碌还不是为了那三瓜两枣吗。
只要有钱拿,不就是敲锣打鼓的报喜吗?
他们保证敲的整个静江所有的百姓都知道。
这一天静江的街道十分热闹,报喜的队伍分为三队,每队要去四名学子家中报喜。
他们一早出发,锣鼓的声音引来引来大量百姓前来观看。
在最前方敲锣打鼓的衙差,只要经过有人的地方,那必要三步一敲锣。
敲完锣后,他还要高声喊道:
“贺,灵川县,桃花镇,马家村马子俊荣登乙丑年进学榜第四名。”
他的身后还有衙差举着宽大的牌子,牌子上用大字写着中榜学子的名字及信息。
再后面是舞龙舞狮队,一路喜气洋洋,别提多热闹。
围观的百姓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
“这是怎么了?这么热闹?谁家的喜事啊?”
有人不解的问道。
旁边人回答他:
“那都是衙差,穿官靴,配官刀的,看不见吗。
听说是童生榜发案了,这些衙差要去中榜的学子家中报喜的。”
闻听此言众人都有些纳闷:
“怎么中个童生这么风光?早知道我也送我儿子去读书,让他考个童生给我。”
“这不是咱们知府大人重视读书人吗?听说今年好几个学子都是穷苦出身。
以后咱们也能送孩子进学堂读书了,有知府大人在,不愁有学识还考不上。”
“可不是吗,这也太风光了,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围观的百姓满眼羡慕的看着眼前这个场面。
锣鼓开道,衙差一路高声报喜,还有舞龙舞狮队跟着庆贺。
一个人一辈子也难得有这么风光体面的时候。
能经历这么风光的时刻,对很多百姓来说就是折寿二十年他们也心甘情愿。
衙差还在高声报喜,路上有读书人看到这一幕也是目瞪口呆。
他们虽然都是读书人,也知道知府大人看重学子,却没想到知府大人舍得下这么大的血本。
这一刻,凡看见这种场面的学子,谁不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这么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