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你的决定,看来你认为那些小国离大明太远,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它们不会对大明构成太大威胁,也不会影响大明的统治。只要它们表面上臣服就好。大明的主要防御还是要放在北方和西方,防范那边的敌人。”
朱元璋起初并不太信韩成的话,但听他说完理由,再结合实际情况与自己的经验,似乎真有其事。
后来把那些番邦列为不征之国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确认这事后,朱元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真是罪过!怎么会弄出个不征之国呢?就算要弄,也不该把倭国算进去啊!
若非屋内人多,他都想扇自己耳光了。同时也很后悔此时追问韩成此事。
自己是怎么想的,竟在这事上穷追不舍?
“嗯……那时眼界有限,不知倭国竟这般富庶。若早知倭国如此富有,又知晓那些人日后所为,我定会对其动手,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拿下倭国!”
朱元璋咳了几声,正色道:“咳咳,是这样的,朕正是这么想的。”
“啊,对对对,父皇的想法就是这样。”
“嗯,没错……”
朱标和朱棣虽言辞庄重,态度恭敬,但朱元璋总觉得他们态度敷衍。
强忍着想拍老四的冲动,将目光从朱棣身上移开,再次聚焦于倭国及其丰富的金银矿藏。
思索着该如何征服倭国,将这些金山银山搬回大明。
朱元璋先前讲话时意气风发,但真正面对问题时却发觉事情并不简单。若容易解决,当年派往倭国的使臣被杀后,他也不会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就此罢手。
欲攻打倭国,首要解决的是船只问题。唯有造出足够的大型船只,方能横渡大洋抵达倭国并将其征服。
于是朱元璋说道:“立刻命令龙江宝船厂开工,继续打造大型海船!务必造得结实耐用,全力以赴!”
龙江宝船厂?
听到这个名字,韩成心中微动。他对龙江宝船厂有所耳闻,印象颇深。最初得知龙江宝船厂,并非因朱元璋,而是因为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三宝太监郑和。
郑和率领“万吨航母”七次下西洋的故事广为人知。其远超时代的庞大舰队中的主力舰艇,皆出自龙江宝船厂。
无需赘言,只需看看郑和舰队的规模与船只大小,便可知龙江宝船厂的造船技艺何等高超。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
而且,永乐年间的龙江宝船厂相较于如今,技术上仍略胜一筹。
想到这里,韩成对当前龙江宝船厂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大明此时不仅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还有航海技术。欠缺的只是视野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