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的街头巷尾忽然飘起浓郁的面香,王大麻子的包子铺前挂出“包子诗圣亲制”的锦旗,蒸笼掀开时,白色的热气中竟浮现出“包子白,包子软”的诗句——这是赵铁柱(清水县版)特制的“诗香蒸笼”,据说蒸出来的包子自带打油诗特效。
“大人!”林秋白抱着账本挤过人群,风雅国青年们的“酸诗包子铺”已经开了十八家,每家店都挂着“酸诗配包子,越吃越有劲儿”的横幅,“赵书生在风雅国首都开的分店,连楚墨轩都偷偷去买!”
“妙!”张天奇蹲在包子铺后厨,红裤衩上的“美食大统领”布条浸着油光,“告诉他们,每首诗里多写食物词——本县要推行‘诗词美食税’,一个词换一文钱!”
“税?”林秋白傻眼,“写诗还能换钱?”
“当然!”他忽然从蒸笼里摸出个辣饼馅的包子,“比如这句‘辣饼就茶,越吃越牛’——‘辣饼’‘茶’两个词,奖两文!”
三日后,清水县的《美食诗报》创刊,头版头条是“一文钱买一个食物词,张大人请你当诗人”。百姓们蜂拥而至,卖菜的张婶在报馆门口大喊:“我要写诗!‘白菜绿,萝卜白,炒个青菜配辣饼’——给我五文钱!”
“慢着!”账房先生推眼镜,“‘白菜’‘萝卜’‘青菜’‘辣饼’四个词,给你四文——多写多赚!”
“好!”张婶抓着铜钱跑回菜摊,立刻在招牌上写:“菠菜紫,南瓜黄,买一送一送葱花香——给钱!”
风雅国的太学门口,赵书生的“酸诗包子铺”被围得水泄不通,太学博士们举着《诗经》排队,边啃包子边念:“‘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配辣饼吃,更有味道!”
“陛下!”楚墨轩望着国库日益减少的铜钱,痛心疾首,“清水县用包子诗掏空了我国百姓的钱包!”
“无妨,”丞相捧着酸诗稿,“咱们也学清水县,开‘风雅美食诗社’——用‘红豆生南国’配红豆包,‘莲叶何田田’配莲藕饼!”
“好主意!”楚墨轩眼睛一亮,忽然看见窗外百姓举着“楚墨轩,酸掉牙,不如包子铺的辣饼渣”的横幅,顿时泄了气,“罢了...派人去清水县交‘美食诗税’吧...”
清水县的“诗词美食税”征收处里,淑妃的算盘珠子拨拉得飞快,赵铁柱(清水县版)用辣饼渣在地上堆成小山:“大人,今日收到诗稿三万首,食物词共计十万八千个——换铜钱十万八千文!”
“好!”张天奇抓起铜钱大笑,红裤衩口袋被撑得鼓鼓囊囊,“这哪是诗?分明是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