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正躺着一位面色蜡黄的中年男子,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唐望晴迅速收起孩子气,一脸专注,小手搭在男子手腕上,开始把脉。她眉头轻皱,细细感受脉象的起伏,脑海里知识飞速运转,和系统强化后的经验进行比对。
一旁的老大夫笑着问:“小唐大夫,可有诊断结果?”
唐望晴抬起头,目光坚定:“回孙大夫的话,我觉得这位大叔是脾胃虚弱,加上近日受了暑气,导致气血不畅。”
老大夫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得有理,那依你看,该如何用药?”
唐望晴不假思索,条理清晰地说道:“可用藿香、佩兰化湿解暑,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再配上少量的陈皮理气和中,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
众人听后,纷纷投来惊讶与佩服的目光。老大夫接着问:“那药量如何把控?”唐望晴认真思考片刻,说出精准的剂量,还解释了依据。
老大夫满意地大笑:“好!不愧是小神医,思路清晰,用药精准。”
在众人的注视下,唐望晴协助煎药,看着汤药喂进病人嘴里,她守在一旁,密切关注着病人的反应。
过了一会儿,病人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我感觉好多了。”
唐望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周围响起热烈掌声,她轻咳一声在众人的目光中又溜达去了另一边。
善仁堂与其他来义诊的大夫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这会儿正围在妙云医仙身边瞧她给一位年轻男子看诊。
男子捂着腮帮子,疼得直冒汗,说话更是含含糊糊,妙云眉头紧蹙,满脸严肃,一番查看过做出了判断:“此乃胃火上炎,导致牙龈肿痛,需用黄连、石膏等大寒之药,清泻胃火。”
唐望晴凑近观察,只见小伙牙龈虽红肿,但舌苔薄白,并非典型胃火之象。她歪歪头,直接道:“可否让我看看?”
善仁堂的人被惊扰,瞧见她纷纷露出了复杂的神色,有人脸色难看道:“唐姑娘,这看诊的规矩你师傅难道没有教你么?”
唐望晴不解:“什么规矩?”
那人眉头一皱,语气带着几分不满与傲慢:“这病人在我们善仁堂的大夫瞧过了,哪有你贸然插进来的道理,难不成是信不过我们妙云大夫的医术?”周围善仁堂的其他医者也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对唐望晴的轻视。
妙云大夫倒是神色平静,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既然唐姑娘有想法,不妨让她看看,大家相互交流,也是为了治好病人。”说着,示意小伙让唐望晴查看。
唐望晴也不扭捏,快步上前,先是仔细观察小伙的面部气色,接着轻轻翻开他的嘴唇,查看牙龈与舌苔,随后伸手搭脉,闭眼感受脉象的细微变化。片刻后,她睁开眼睛,胸有成竹地说道:“我觉得并非胃火上炎,小伙脉象浮数,舌苔薄白,更像是外感风热之邪,侵袭牙龈所致。若用大寒的黄连、石膏,不仅无法对症下药,还可能损伤他的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