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除已放弃离场者,其余犹豫者也迅速行动起来。
很快,考生们均已完成分组。
除去一名轮空、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的考生,其余人均已不顾形象地混战在一起。
官员们目睹此景,皆哭笑不得。
贡院内发生如此规模的打斗,科举史上恐怕前所未有。
他们忧虑此事若传入朱元璋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他们对叶轩也抱有一丝敬意,竟敢如此对待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
官员们思绪纷飞,而考生们已全神贯注,奋力拼搏。
不久,一些体力不支或胆小者便被击败。
贡院内,哭声、笑声、咒骂声交织。
在这奇异的氛围中,剩余考生仍继续缠斗。
叶轩虽事先吩咐他们摔跤,但这些读书人哪懂摔跤,不过是相互扭打甚至撕扯。
所幸叶轩并未做得太绝,他让官员休息,却也安排了兵丁,以备不时之需,防止考生失控。
混战中,杨春咬牙切齿,恶狠狠地盯着对手。
那考生比杨春高出一头,身材壮硕,显然不仅读书,还学过武艺。
两人互相观察,皆十分谨慎。加之叶轩未规定打斗时限,因此都未急于动手。
随着混战逐渐平息,两人的表现吸引了叶轩的注意。
望着他们,叶轩脸上浮现笑意。
“这才有摔跤的样子,不急于出击,而是等待对方破绽,这两人有意思。”
闻此,附近官员也将目光投向杨春这边。
然而,杨春与对手皆全神贯注,等待对方破绽,对周围的目光浑然不觉。
时间缓缓流逝,考生一个个摔倒、落败。
那些落败者如梦初醒,难以接受自己长久以来的准备,最终竟败在体力和手段上,而非考题。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纷纷归家,开始聘请武术师傅,边读书边习武。
岁月流转,大明再度发兵出征时,众多中低层官员竟也能随军作战。
许多人坦言,若非叶轩当日考题,他们或许永远无缘体验儒将风采。
叶轩亦未曾料到,他的这次考试,不仅为自己赢得系统奖励,更无形中改变了大明士林风气,让文人亦沾染尚武气息。
杨春与对手的较量中,对手终因心态不稳而败下阵来。
比斗人数渐减,对手急于求成,主动出击。
杨春虽体魄尚可,但体力不占优势,故多采取闪避。
转瞬之间,两人僵持被打破,两三个回合便决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