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势不可挡。”
“闻讯,现攻我高丽者,仅为朱棣以其封地之军,此军力尚不足大明十分之一。”
“一藩王之军,已令我等狼狈至此。”
“若大明全军压境,我国必难以抵挡。”
“加之先前大明诡计,致百姓无心农耕,良田荒废,转而掘参养牛,今人参堆积,牛角成山。”
“可用于耕作之牛寥寥。”
“人参又非粮食。”
“即便即刻令百姓种粮,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欲解粮食危机,须另寻他法……”
“而大明拒绝议和。”
“甚至借议和之名,戏耍我国,使朱棣一夜之间连夺我国三城。”
“大明显然意在消灭我们高丽。”
“还能有何对策?”
“可恨!大明曾自诩为上国,只需献上贡品,便不会欺凌弱小。而今,却闻其藩王频繁征伐邻邦小国。”
“大明为何会有此巨变?”
“往昔我们将大明视为依靠,而今它似突然开窍,变得棘手。”
……
大臣们低声议论,满面愁容。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若高丽覆灭,他们这些平日高高在上的朝臣,恐将沦为囚徒,生不如死。
“王上,或许投降大明,可得富贵,免遭一死。”
“您意下如何?”
这时,有大臣提议。
众文武官员纷纷望向此人,心中暗自赞同。
然而,
“昔日我们以大明为宗主,携贡品前往,却遭冷遇,投降又有何用?”
“投降与认宗主国不同。”
“认宗主国,仅是定期进贡。”
“无需更多。”
“但投降意味着举国归顺,高丽的一切都将由大明主宰……”
那大臣言尽于此,众人已心领神会,面露难色。
然而,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甚至可能换取富贵。
文武百官齐刷刷望向高丽王,静待决断。
高丽王沉默许久,深知这或许是最后的出路,无奈只能点头。
他命令将领开启城门,选择投降。
城门外,风沙肆虐。
数万大明铁骑正虎视眈眈,准备攻城。
恰在此时,城墙上白旗高挂,城门缓缓开启。
骑于骏马上,身披战甲的朱棣目睹此景,一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