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逛吃食还能买到中意的物件儿,不管是家里头用的锅碗瓢盆还是菜码,哪怕是书本画册子都能瞧到。
安城县就更是热闹。
以平安小栈为中心,四周蔓延出四条街,各种的小吃,用具,衣裳,笔墨纸砚,看似是和辩会那日一样的热闹,可辩会那日最显眼的是文人的东西,而这回更多的是家长里短。
不止如此,四条街外头还布置了一张小桌子,守在小桌子旁的是衙门的王主簿,别的事儿没有,就是给往四条街里去买卖的人家一张精细的券。
券上各有不同的优惠,最后只说着拿着买卖东西的凭证就能来王主簿这边领取券上说的优惠银钱。
“这什么道理?衙门这不是亏钱吗?”有人不解。
“有刘县令在,衙门怎么可能亏钱~必然是商家补啊。”有人道。
“商家补?还做什么买卖?不是都亏了嘛。”
“这就不懂了吧,就是为了薄利多销。”
“……”
有懂的解惑。
“商家会不会涨价啊?”
“这就见仁见智了~”
“……”
说的玄乎,不就是看谁眼神好呗~
虽有愤愤然,也有撇着嘴说必然不会去买的,可最后还是如同汹涌的潮水直奔过去。
临近过年,谁家不买点儿东西?
没钱的人家即便是年货,可能也够不上衙门返还的银钱的数,可真的到了街面上一看,好像还真比前阵子看的时候便宜了些。
有钱的人家不在乎衙门返还的银钱,可仔细一算,返还的银钱都够往平安小栈吃顿面了。
这不也是白来的嘛~
尤其平安小栈的买卖价钱也在这里头。
现在都恨不得一日三顿在平安小栈吃呢,有便宜的优惠干嘛不来?
不来白不来!!
百姓们蜂拥而至。
王主簿忙的眼花缭乱,虽然手边上的银钱越来越少,可衙门库房里的银钱必然越来越多~
往年年底商户们也各有上税,可各家买卖多少,衙门并无定数,而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买卖数额多的,别想跑。
少的,也不用哭诉着衙门不讲理。
衙门有了进项。
至于刘县令,只要有钱,他就不反对。
商户们更是高兴。
价钱便宜了,往年里的陈货都能清出去。
价钱贵一点儿的,主顾只瞧着有什么券,也就想着买一买也没关系。
总归一年就这么一次嘛。
皆大欢喜。
平安小栈更是忙的团团转,多亏了前阵子苏棠已经托平安镇里长安排了第二波学习刀削面龙须面的汉子,刘阿大还有几个早先的大厨学会了十多道苏棠摆弄出来的菜色,连张山吴大赵大牛等几个也学会了几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