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轻舒一口气,眼底坚定更甚,深深一拜:“在下孟建,若明公不弃,愿投效,为生民立命,为乱世开太平!”
身后学子哗然,面色各异,投来异样目光。
张绣忙扶起他,喜形于色:“公威何须多礼,你我志同道合,携手共进即可。”
他高声道:“来人,给公威备匹好马,这几日辛苦他了。”
孟建含笑点头,表示无妨。
此举却让一些疲惫不堪的学子心动——投靠便有优待,着实诱人。
可也有人暗哼:这也太没骨气了吧?
众人目光不善,更有甚者指指点点,低语议论。
张绣刚欲斥责,孟建却摇头轻声道:“主公,随他们说去,我心坦然,无惧流言。”
张绣只得作罢,点点头。
此后行程,他却让众人吃尽苦头。
军粮有限,只得加速赶往宛城。
期间,孟建以司马徽等人年老为由,向张绣求了几匹战马。
司马徽三人毕竟是孟建师长,张绣不好推辞,也想借此立个榜样。
三人虽乘马而行,却神色不悦,未拒马匹。
张绣暗骂: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帮文人真是欠收拾!
庞统、诸葛亮等人却没这待遇。
孟建不好再开口,张绣也未特例。
他要从身心两方面击破众人防线,至于结果如何,随它去吧。
反正你们不爽,我也让你们过得不舒坦。
此时距宛城仅三四十里,按原速恐难当日抵达。
张绣却加快步伐,学子们苦不堪言,又不敢多言,否则便有凶悍士卒挥鞭警告。
反倒是百姓,平日劳作惯了,体力胜过这些文弱书生,未有怨言。
乱世之中,人口即财富,劫掠人口常见。
张绣手段温和,百姓更易接受。
毕竟他曾胜曹操,或许真能带来长久安定。
更何况,他许诺北上者可分良田,这让饱受剥削的穷苦百姓,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大军在暮色笼罩下,终于平安回到宛城。
漫长的跋涉折磨得荆州书院的学子们苦不堪言。
张绣挥手命人将这群人一股脑儿送进驿站安顿。
他另外调遣士兵驻扎四周,严密监视。
至于随行的百姓,则被暂时安置在军营外头。
待到大军挥戈北进,他们便可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