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种,头绳!”顾方远拿起一根用碎布条编织的头绳,“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就是个走量的买卖。要是前两种算高档商品,那这头绳就是咱们的'平民产品'。”
他边说边麻利地打了个结,动作娴熟得像是在变戏法。
“所以咱们主打领结和头花,”顾方远把玩着手中的样品,碎布在他指间翻飞,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剩下的边角料配上松紧带,就能做成这些精美的小头绳。定价一毛钱,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他说着,将样品递给站在一旁的六姐顾方兰,“六姐,你试试看。”
产品介绍刚结束,屋子里立刻热闹起来。
六姐顾方兰拿起一个半成品头花,纤细的手指灵巧地调整着花瓣形状。
七姐顾方秀则坐在一旁,专心致志地给领结系带,时不时用牙齿咬断多余的线头,发出轻微的“咯嘣”声。
每人都在研究着自己的设计。
屋外,初夏的夜风轻轻拂过院子里的枣树,发出沙沙的声响。
煤油灯的火苗摇曳着,将五个忙碌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一出无声的皮影戏。
剪刀的咔嚓声、布料的沙沙声、偶尔的轻声讨论,交织成一曲勤劳的乐章。
直到深夜。
当村里的狗叫声都渐渐停息。
第一批产品终于整齐地码放在木箱里:100个做工精致的领结,每一个都经过七姐顾方秀的巧手调整。
100朵含苞待放的头花,六姐顾方兰为每一朵都精心修饰了花瓣形状。
还有100个俏皮可爱的小头花,虽然头花还差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配上发卡才算完工。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顾方远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他看了看窗外,月亮已经西斜,“明天还要早起呢。”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院子里的公鸡才叫了第一声,顾方伟就踏着晨露来了。
“都准备好了吗?”顾方伟压低声音问道,眼睛扫视着屋内整齐码放的果酱瓶。
顾方远点点头,指了指墙角:“六十瓶,都在这儿了。”
这笔交易又给家里带来了3000元的进账,但库存也随之降到了150瓶。
简单吃过早饭——几个粗粮窝头配咸菜,还有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粥。
顾方远就蹬着自行车往供销社赶。
清晨的凉风拂过他略显疲惫的脸庞,却吹不散他眼中的神采。
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露珠,在朝阳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