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们可去纺织坊,老人孩子另有慈幼局照应!”
一个断了一条胳膊的老兵挤到前面:“军爷,俺虽然残了,但还能教娃娃们耍枪棒!”
差役郑重记下:“好!武学教头正缺人手!”
粥棚不远处,白布搭起的医棚前排起长队。
“腹泻的领黄色木牌,发热的领红色木牌!”女医官高声指挥。
几个医女正用明矾净化河水,另有人架起大锅煮沸纱布。
“这药丸子真神了!”一个腹痛如绞的汉子吞下药片,不到半个时辰竟能直起腰走路,“比符水灵验多了!”他自然不知道那是抗生素。
这些都是王镜亲自设计的防疫流程。灾荒之年,最怕瘟疫。在卫生防疫方面,她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
……
北方蝗灾肆虐,但徐州因前期翻耕土地、铲除虫卵,本地蝗虫极少,偶有几次蝗群飞来。
那日,蝗虫压境,人心惶惶。
“蝗神降灾了!”
村口的老里正扑通跪地,连连叩首,“快摆香案,求蝗神开恩啊!”
恐慌如野火般蔓延。农夫们丢下锄头,妇人们抱着孩子往屋里躲,孩童吓得哇哇大哭。
豫州逃难来的流民更是面如土色:“完了……庄稼一吃完,接下来就是树皮、草根……”
就在此时,一队骑兵疾驰入村,为首的官吏高举令牌,声如洪钟:“王使君有令——蝗虫非神非鬼,不过虫豸尔!所有人立刻到村口集合,领工具灭蝗!”
村口空地上,差役们正分发一种奇特的工具,细麻纱制成的长网,轻便坚韧,网眼密不透风。
差役示范着动作,大声喊道:“两人一组,拉网横扫!蝗虫飞不高,网子一兜,它们就跑不了!”
起初,百姓们将信将疑,可当第一网挥出,成百上千的蝗虫噼里啪啦落入网中时,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呼。
一个少年兴奋地跳起来,“真逮住了!比抓知了还容易!”
夜幕降临后,田埂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那正是王镜命人特制的诱虫灯。灯芯浸了桐油,外罩铁纱笼,飞蛾扑火般撞上的蝗虫瞬间被烤焦,簌簌落地。
“王大人连夜里灭蝗的法子都想好了?”
老农张伯蹲在灯旁,捡起一只焦香的蝗虫嗅了嗅,突然福至心灵,丢进嘴里一嚼,眼睛瞪得溜圆:“咦?还挺香!”翌日清晨,县衙前的广场支起十口大铁锅,热油翻滚,差役们将昨夜捕获的蝗虫倒入锅中,滋啦一声,香气四溢。